一、网络环境下校本研修评价制度的评价目的
随着网络环境下校本研修的实施,需要建立与之相适应的具有发展性教学评价理念的评价制度,以此促进新课改的落实,并促进课堂教学评价体系构建的完善,健全学校常规教学管理,最终促进学校教学质量的提高和教师的发展。
二、网络环境下校本研修评价制度的评价内容
1、备课评价
每位教师每学期必须上传一堂精修课(含教研组公开课、校级公开课、示范课、汇报课、研究课、课改课、竞赛课等)的教学资源,包括教学设计、多媒体课件和教学反思。
(1)从课堂看备课。关注教师课堂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知识衔接、教材过渡、尝试创新等情况,设置分等量表。
(2)从教学媒体运用看备课。教师课堂恰当运用媒体演示,化解重难点。
(3)从反思看备课。关注教师执教时的切身体会或疏漏失误,记下学生学习中的闪光点或困惑,是十分必要的。
2、评课评价
每位教师每学期必须上传一篇观课后的评价。评价者与评价对象之间以对话和定性分析为主,共同找出问题及其根源,优势及其潜能。
3、反思评价
一份合理的教学反思应该包括一定的认知成分(合适的教育教学理论)、一定的案例陈述和一定的发展性目标(该目标应具有可操作性)。
发展性目标指的是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最终解决问题,因而教学反思中应对案例中所反映的成功经验或不足之处给出一定的导向性结论,并给出一定的科学的、恰当的理论层面的解释。
4、测量工具评价
就测量目的和测量内容、结构、形式的合理性、适宜性、有效性和可行性等对测量工具作出全面评价。
编制测量工具需要做好以下五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明确测量的内容和要求,即明确测试哪些核心知识及其学习要求,检测哪些学习方法和操作过程,设计哪些问题情景来体现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内涵。
第二,制订测量纲要,即制订测试的重点、时间、题型、题量。
第三,拟定测量计划,即双向细目标及权重分配。横向为能力要求,纵向为核心知识,并在相应节点分配权重,赋予分值。
第四,编制、选择测量试题,拼成试卷,并做好参考答案和评分标准。
第五,审题、校对,确保科学、正确,万无一失。
5、教师日志评价
在网络日志中,教师可以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录感兴趣的和有意义的内容。教师尤其可以积极主动地对自己的教学活动中具有反思和研究价值的事件所进行的持续而真实的记录,并在此基础上对其进行批判性的分析,提出有效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的思路与方法,不断更新教学思想观念,从而促进自身的专业发展。
三、网络环境下校本研修评价制度的几个说明
1、评价方式
本评价制度的评价方式主要有教师集体网上评价、教研组现场评价、学校评价组评价。
教师集体网上评价强调评价者与评价对象之间的相互尊重,平等合作。在超越时空的网络对话中,教师们的教育思想产生了碰撞,教育方法获得乐启迪,教育观念得到了更新。
教研组现场评价是“合作教研”组织,发挥教研组的团队智慧,营造合作型组织文化,有利于信息的多元组合与思想的碰撞,为教学设计的创新提供条件,成就每一位教师的专业成长。
学校成立评价组,采用量化评价和质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发现教师的优势和可能的发展领域,使之得到更好的发展,同时要发现评价对象的不足之处,找出其根源所在,以利今后避免和改进。
2、评价要求
本评价制度充分体现以促进评价对象发展为根本目的,强调评价的针对性、指导性、客观性。评价者一定要根据实际情况,提出中肯的意见,指出其中的优势与不足,并能起到指导作用,促进评价对象教育、教学水平的不断提高。当然,允许保留不同意见,不刻意追求统一结论。另外,不以绝对的标准去衡量评价对象,讲究评价的客观性,重视评价对象的反思和改进。
3、评价结果
本评价制度的评价结果应根据实际,给所评内容用定性或定量的方式表述结果。
一般认为,这种评价制度可以促进教师需求和学校需求的融合,可以促进教师心态和学校氛围的融合,可以促进教师的现实表现和教师的未来发展的融合,可以促进教师受益和学校受益的融合。这种评价制度既是一种培养和不断提高教师素质和教学水平的有效办法,也是学校整体推进素质教育和办学水平的可靠途径之一。
附: 网络环境下校本研修的评价制度
一、评价的内容:备课、评课、反思、测量工具、教师日志
1、备课评价
每位教师每学期必须上传一堂精修课(含教研组公开课、校级公开课、示范课、汇报课、研究课、课改课、竞赛课等)的教学资源,包括教学设计、多媒体课件和教学反思。
2、评课评价
每位教师每学期必须上传一篇观课后的评价。评价者与评价对象之间以对话和定性分析为主,共同找出问题及其根源,优势及其潜能。
3、反思评价
一份合理的教学反思应该包括一定的认知成分(合适的教育教学理论)、一定的案例陈述和一定的发展性目标(该目标应具有可操作性)。
4、测量工具评价
就测量目的和测量内容、结构、形式的合理性、适宜性、有效性和可行性等对测量工具作出全面评价。
5、教师日志评价
在网络日志中,教师可以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录感兴趣的和有意义的内容。教师尤其可以积极主动地对自己的教学活动中具有反思和研究价值的事件所进行的持续而真实的记录,并在此基础上对其进行批判性的分析,提出有效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的思路与方法。
二、评价方式:教师集体网上评价、教研组现场评价、学校评价组评价
1、教师集体网上评价
教师集体网上评价强调评价者与评价对象之间的相互尊重,平等合作。在超越时空的网络对话中,教师们的教育思想产生了碰撞,教育方法获得乐启迪,教育观念得到了更新。
2、教研组现场评价
教研组现场评价是“合作教研”组织,发挥教研组的团队智慧,营造合作型组织文化,有利于信息的多元组合与思想的碰撞,为教学设计的创新提供条件,成就每一位教师的专业成长。
3、学校评价组评价
学校成立评价组,采用量化评价和质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发现教师的优势和可能的发展领域,使之得到更好的发展,同时要发现评价对象的不足之处,找出其根源所在,以利今后避免和改进。
三、评价要求:有针对性、有指导性、有客观性
评价者一定要根据实际情况,提出中肯的意见,指出其中的优势与不足,并能起到指导作用,促进评价对象教育、教学水平的不断提高。当然,允许保留不同意见,不刻意追求统一结论。另外,不以绝对的标准去衡量评价对象,讲究评价的客观性,重视评价对象的反思和改进。
四、评价结果:根据实际,给所评内容用定性或定量的方式表述结果。
上一篇: A3.2-2高桥镇小学英语作业要求与教师批改要求 |
下一篇: A3.2-3高桥镇小学网络环境下校本研修制度(修订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