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标:一种方言代表了一个地区所特有的民族文化,我们要将这这些传统文化不断地传承下去。因此我们要让每一个本土的学生都感知了解,上海吴方言的魅力和朗读特点,从而把这种方言不断地发扬和传承下去。
2、能准确地读准方言的语音。
3、能理解吴方言中的基础知识。
一、知识园
上海地区使用的方言叫吴方言。它属于七大方言之一,又称“江南话”或者“江浙话”,以上海话、苏州话等为代表。分布于上海市、江苏省长江以南镇江以东地区(不包括镇江)、南通的小部分地区、浙江省大部分地区、江西东北部、安徽南部和福建西北角。使用人口目前已超过一亿,占汉族人口的百分之八点五。
1、使用人数 约7700多万,吴语使用者在中国大陆的主要分布地区。
二、七巧板
用吴方言朗诵的技巧:
三、小舞台
笃笃笃,卖糖粥
笃笃笃,卖糖粥,
三斤蒲桃四斤壳,
吃侬肉,还侬壳,
张家老伯伯勒拉伐?
勒拉嗨。
问侬讨只小花狗。
侬来拣一只。
汪、汪、汪!
小贴士:1、笃笃笃:象声词,敲击器物的声音。 2、蒲桃:吴方言,名词,核桃。 3、侬:吴方言,代词,你。 4、勒拉伐:吴方言,在不在? 5、勒拉嗨:吴方言,在。 |
四、收获园
我学会朗诵( )这首童谣了,我还知道了( )的知识。 )。 |
要求:1、学会朗诵一首地方童谣。
2、能准确地读准方言的语音。
3、了解吴方言中一些特有词组在汉语中的含义。
一、知识园
现状
吴语普遍具有普通话所没有的存在体,如上海:伊嘞门口头立勒嗨。(他在门口,站着。)伊嘞门口头立勒一面得。(他在门口,站在那里。)
我支笔 我的笔 属于我的笔。(“我”是笔的所有者) 笔的量词是“支”
伊部车 他的车 属于他的车。(“他”是车的所有者) 车的量词是“部”
侬只书包 你的书包 属于你的书包。(“你”是书包的所有者) 书包的量词是“只”
语气助词
三、小舞台
上海童谣:侬姓啥
侬姓啥?我姓黄。啥个黄?草头黄。啥个草?青草。啥个青?碧青。啥个笔?毛笔。啥个毛?三毛。啥个三?高山。啥个高?年糕。啥个年?一九六二年,拿(你)姆妈养了个小瘌痢。
小贴士:这里的对话童谣,很像普通话中的词语接龙,但是每个接的是首个字,而不像普通话接的尾字。 |
我学会朗诵( )这首童谣了,
我还知道了( )的知识。
方言朗诵(三年级)
2、能准确地读准方言的语音。
3、了解吴方言的语调。
一、知识园
上海话:
1, 阴平:调值53。
2, 阴仄:调值34。
3, 阳平、阳仄:调值相同13。
4, 阴入:调值5。
5, 阳入:调值2。
第一节:虚词
的、地:个(“个”本字,音变)。
得、了:勒,例:跑得飞快--跑勒飞快。
掉、了:脱,例:扔掉--落脱。
地:较;,例:慢慢地--慢慢较。
吗(疑问):口伐;(“口伐”合体),为“弗啊”连读
么、嘛:末,例:这事么--个桩事体嚜。
第二节:数量词
约二十:毛廿
一千上下:千把
正三十:满三十(“十”表示数字位次时,且其后没零数时,清化。)
一万左右:一万横里、一万光景、一万上落
一下(子):一记(头)
擦一遍:揩一浦
走一次:跑一埭
第三节:称谓
小孩:小人、小囡、小干
丈夫:小官人
妻子:家主婆
新郎:新官人、新郎官
新娘:新娘子、新妇娘
傻子:戆大、呆大
小偷:贼骨头
男流氓(有不良行为的青年):阿飞
女流氓(有不良行为的青年):赖三
爸爸:爹爹、老子
继父:晚爷
继母:晚娘
伯母:大妈妈
哥哥:阿哥哥(guo)
嫂嫂:阿嫂 嫂子
姐姐:阿姐
弟媳:弟妇、弟媳妇
妹妹:阿妹
媳妇:新妇
女儿:囡、囡儿
女婿:布袋
奶奶:嬷嬷、娘娘、娘姆
第四节:吴语特色词
语言:言话(闲话)
趋势:腔势
摆噱头:耍花招,设圈套;有时是卖关子。
拆烂污(或拆烂沤):指做事不负责任。
乐惠:舒畅,安逸;享受。
牵丝扳藤:纠缠不清;办事拖沓。
淘浆糊: 1,瞎搅和。2,办事不负责任。
殟塞: 烦闷心中不舒服。
作:爱折腾。
做人家:指勤俭持家。
精头怪脑:精明
三、小舞台
落雨了,打烊了,小八腊子开会喽。
一歇哭,一歇笑,两只眼睛开大炮。
哎呦哇!做啥啦?老鼠咬我了,快点上来呀。
新剃头,要打头,勿打三记触霉头!
本来要打万万记,现在辰光来不及,马马乎乎打十记
小弟弟、小妹妹跑开点,敲碎玻璃老价佃。
冬瓜皮、西瓜皮,小姑娘赤膊老面皮。
金锁、银锁,咯鳓鳓鳓一锁……
四、收获园
我学会朗诵( )这首
童谣了,我还知道了( )
的知识。
方言朗诵(四年级)
2、能准确地读准方言的语音。
3、了解吴方言的语法。
一、知识园
* 吴语普遍具有普通话所没有的存在体,如上海:伊嘞门口头立勒嗨。(他在门口,站着。)伊嘞门口头立勒一面得。(他在门口,站在那里。)
* 许多地方有兼表完成体和持续体的助词,形如[l?- h-]或其简略体(约相当于普通话的“着”)。
* 有结果体,用“脱”、“落”、“掉”等表示,如苏州:只台子坏脱哉。
* 谓语动词的修饰语常后置,如温州:你走先,我就来。
*(南吴语) 修饰形容词或动词时副词置后,如丽水缙云:嗲东思喝食骂(这个东西很好吃)、丽水莲都区:已过东斯增贺期(这个东西真好吃)
这点同其他中国南方方言(粤语、闽语、赣语、湘语等)一样。以温州话为例:
* 定语后置于名词(如:“腰身,闹热,菜咸,笋干,饭焦,豆腐软,鱼生,菜头生,楼阁,酒汗,板砧,膀蹄,头衔,鞋拖,墙围”等);
* 副词后置于动词(如:“吃添、走好”等);
* 副词后置于形容词(如:“红显、苦倒”等);
* 对不同性别的动物称呼常后加,如:猪牯,猪娘。
同北方官话相比,吴语的量词除了有同其相似的用法外,还有特殊用法。
吴语 | 现代标准汉语 | 语法作用 |
本书交关好看。 | (所讨论的或眼前见到的某本)书很好看。 | 特指 |
部车架型得哩! | (眼前所见的某辆)车棒极了! | 特指 |
渠捺啲铜钿偷去。 | 他偷走了(谈话者双方都知道的某些)钱。 | 特指 |
我条衣裳净脱特。 | 我的衣服洗掉了。(没有对应词,不出现) | 强调 |
吃杯茶。 | 喝杯茶(没有对应词,不出现) | 强调 |
换只频道 | 换个频道(没有对应词,不出现) | 强调 |
上海童谣:《泪花》
一棵树,十朵花。
大雨哗哗下,打落一朵花。
树上九朵花,朵朵挂泪花。
四、收获园
我学会朗诵( )这首
童谣了,我还知道了( )
的知识。
方言朗诵(五年级)
目标:一种方言代表了一个地区所特有的民族文化,我们要将这这些传统文化不断地传承下去。因此我们要让每一个本土的学生都感知了解,上海吴方言的魅力和朗读特点,从而把这种方言不断地发扬和传承下去。
2、能准确地读准方言的语音。
3、了解吴方言的文学。
一、知识园
从春秋时代,就有吴和吴国的名称。当地方言叫做吴语,是从地名来的。六朝时,吴声歌曲中的“我” 就用“侬”,这种说法直到现在,还留存在苏州郊县一些老农口中,并转声为 “奴”。但那时的吴语总的来说和现代方言差距还很大。
从明代留存的小说、传奇、弹词、民歌、笑话等文献看,明清时代吴语面貌则与现代的苏州方言较接近。如冯梦龙编的《山歌》,就几乎完全是用吴语的。
到了清代,方言文献总量大增,成段成篇使用方言的很多。如清初的白话小说《豆棚闲话》第 10 则 “虎丘山贾清客联盟 ” 里清客的话:我哩个生意,弗论高低,侪好同坐。得子时,就要充个豪杰;弗得时,囫囵是个臭疠。(我们的生意,不论高低,都可以同坐。得意时就要充个好汉,落魄时整个儿是个下三烂。)其中的“我哩(我们)、个(的)、侪(都)” 等方言词,多数能在现代方言里找到。
到清末,现代化印刷业发展起来,出现了著名的长篇苏白小说,如《海上花列传》、《九尾龟》、《九尾狐》、《海天鸿雪记》等。《海上花列传》第一回中有:不多时,洪善卿匆匆出来。赵朴斋虽也久别,见他削骨脸,爆眼睛,却还认得。趋步上前,口称“ 娘舅 ”,行下礼去。洪善卿还礼不迭,请起上坐,随问:“令堂阿好?阿曾一淘来?寓来哚陆里?”(你母亲好吗?跟你一起来了没有?住在哪里?)朴斋道:“小寓宝善街悦来客栈。无朆来,说搭娘舅请安。”(我住在宝善街悦来客栈。妈没有来,说〔让我〕跟舅舅请安。)其中“ 爆眼睛、娘舅、阿、阿曾、一淘、来哚、陆里、无姆、朆、搭” 等都是吴语,和现代吴语区别不大了。值得注意的是,对话中敬谦语使用得当,是现代人应该学习的。
二、七巧板
2、在江北吴语分布方面,靖江的老岸话、通州的金沙话、南通的通东话被认为是由不同时期的江南移民带入的,但是由于与江南隔阂时间越来越长,遭受了下江官话的侵蚀,此三种吴语已经不能与典型的太湖片的苏沪嘉小片和常州片吴语交流,一般认为通东话、靖江话、金沙话、南通话是吴语官话的三个层次,金沙话拥有更多南通话的特点,但是由于保留了全浊声母,还是把它划为吴语,而南通话浊音已经消失。值得注意的是分布在南通的启海话,由于皆系18世纪后期江南嘉兴、湖州、苏州等地移民,所以于江南吴语基本能一致,仍然能于典型的江南吴语交流。
3、江南吴语分布方面,上海话,尤其是市区片的上海话,由于受到大量外来人口带来的各地方言的冲击,接受了全国各地方言中的不少词汇,而近年来市区片上海话由于受到强制推广普通话的毁灭性打击,出现了越来越多明显带有普通话特征的语音,许多中青年上海人对一些词汇也只掌握普通话发音而不掌握对应的上海话发音;而郊区片的上海话,如浦东话、南汇话、崇明话、松江话等则保留更多具有本方言特色的词汇和发音。杭州吴语由于受到南宋官话入侵的影响,出现了更多的儿化音,呈现了官话特点,而金坛话、溧水话、高淳话由于处于吴语分区的交界处,受到两种不同分区吴语的影响不能与典型江南吴语交流。
三、小舞台
上海新童谣:《上海人先做海上人》
四、收获园
我学会朗诵( )这首
童谣了,我还知道了( )
的知识。
上一篇: B2.2-1“我爱汉字美”活动通知 |
下一篇: B2.2-1书写课教案6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