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语言文字规范标准
——规范小学美术课堂教学语言之感
作者:王怡婷
(单位:第一教育署高桥镇小学 地址:浦东新区兰嵩路330号 邮编:200137)
【摘要】“语言是思想的直接现实。”课堂教学语言是教师开启学生心灵的钥匙,是引导学生通向智慧的火车头。它既是一门学问,又是一门艺术。美术教师的语言表达方式和质量直接影响着学生对知识的接受,课堂教学语言的规范化是有效课堂教学的前提。
【关键词】教学语言规范化 有效教学 提高美术素养
教学中,教与学、师与生、人与书、讲与练构成了极为错综复杂的联系,而这些多向交叉的联系网络的“聚焦”便是教学语言。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 的确,课堂上教师简练、清晰、生动的语言,以及抑扬顿挫的语调,会使学生感到是在享受学习。这样,学生不但易于接受知识,而且易于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可见,规范的课堂教学语言是实施有效课堂教学的前提。
小学生正处在语言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他们的语言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与制约。其中,教师教学语言的规范化水平直接影响到小学儿童语言的发展水平。
一 使用标准的普通话
教师只有使用标准的普通话,才能使所有学生都能理
二 用词准确
解读教材——要抓住教学内容的要点和特点,组织教学语言。
分析学情——要针对不同认识能力、不同智力水平、不同兴趣爱好、不同个性特点、不同经历处境的教学对象准确地选择不同的用词,使之准确地进入他们能够接收的区域之中,否则,即使是再好的词句,超过了学生的理解范围也是徒劳。例如《蝴蝶飞来了》这一课,在将蝴蝶的外形过渡到色彩的时候,我先出示了小朋友的作业,然后提问“请你们研究一下用了哪些基本形和颜色?”此处的“哪些”若替换成“什么”,则问题的指向性就不够明确。
图例1 学生看图思考问题:绘画蝴蝶的时候用了哪些基本形和颜色?
三 言简意赅
简明扼要——教学语言要“少而精”、通俗易懂,不追求华丽的词藻。要能以较少的语言表达出丰富的内容。在教学过程中,如果教师语言不简练,或夸夸其谈,华而不实,势必影响课堂有限时间的充分利用,影响教学效果。 如案例《彩瓶设计》一课,我在引导学生探究装饰彩瓶的特点时,运用反复欣赏——比较——思考的方式(如下):
1. 欣赏黑白斑点装饰的玻璃瓶:这组瓶子上的花纹是什么样的?
2. 欣赏黑白条纹装饰的彩瓶:再来看一组瓶子,它们和刚才的瓶子装饰有什么不一样?
3. 欣赏色块装饰的彩瓶;欣赏点、线装饰的彩瓶。了解其装饰特点。
4. 你最喜欢哪一种彩瓶?为什么?
学生在教师简洁易懂的教学语言、层层递进的设问中,按顺序欣赏了运用黑白斑点、黑白条纹的瓶子;通过直观的对比了解瓶子能用点和线来装饰。随后,教师趁热打铁,立即出示了一组运用五彩的色块、彩色的点、线装饰的彩瓶。这种循序渐进的提问预设、环环相扣的用词,在最短的时间内帮助学生探析色彩搭配及点线面的组合方法,大大地提高了教学的有效性。
四 语句通顺
语法正确——教师在讲授时,遣词造句要讲究语法,避免出现成分残缺、搭配不当、词序混乱、文义矛盾等语法错误;说理叙述要合乎逻辑,避免产生前言不搭后语、混乱颠倒等逻辑错误。
表述连贯——语言的规范化还要注意语言的干净利落,杜绝语病。如果课堂上语言不连贯,而且夹杂着诸如“嗯嗯”、“啊啊”、“这个”、“那个”之类的习惯性语病或口头语,不仅极易分散学生的注意力,长此以往,还会使学生产生厌烦情绪,直接影响教学效果。
小学生生理和心理的不成熟性决定了教师在美术教学过程中,更要充分运用教学语言艺术,以合理的语法、用词来表情达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样才能更好地提高教学效果。
上一篇: B3.1-1高桥镇小学课程管理部工作计划 |
下一篇: B3.2-2非语文学科的教育实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