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字 → 语言文字规范意识和能力 → 教师能力
纪念《上海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办法》
施行一周年有奖竞答活动知识题
学校: 班级: 姓名:
第一部分:关于《上海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办法》
1.《上海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办法》颁布的时间是:
A.2006年3月1日 B.2005年12月29日
C.2006年1月1日 D.2006年9月1日
2.《上海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办法》自_______起施行:
A.2006年3月1日 B.2005年12月29日
C.2006年1月1日 D.2006年9月1日
3.《上海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办法》经________次会议通过:
A. 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B. 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五次会议
C. 上海市第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 D.上海市第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五会议
4.《上海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办法》第三条规定,本市促进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______________,建设与_________________发展相适应的语言文字应用环境。
A. 规范、丰富和发展,经济、政治、文化B. 规范、活跃和发展,经济、社会、文化
C. 规范、丰富和发展,经济、社会、文化D.规范、活跃和发展,经济、政治、文化
5.市和区、县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工作的领导,将推广普通话、推行规范汉字纳入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的内容。
A. 社会发展,城市管理B. 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和谐社会建设
C. 经济、社会发展,精神文明建设D.城市管理,精神文明建设
6.___________应当对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工作所需人员和经费予以保证。
A. 市、区县人民政府B. 市、区县、乡镇人民政府
C. 市、区县教育行政部门D.市、区县人事、财政部门
7.根据《上海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办法》的规定,市和区县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的办事机构应当:
A.设在政府办公厅(室)内B.与市、区教育督导室合署办公
C.设在同级教育行政部门内D.独立建制
8.本市依法保障公民学习和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____________,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限制。
A. 权利和义务 B. 权利 C. 义务 D.权力
9.根据《上海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办法》的规定,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教师、大学生和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播音员主持人的普通话水平应当分别达到:
A. 三级甲等、二级乙等、二级乙等、一级乙等B. 二级乙等、二级乙等、三级甲等、一级乙等C. 三级甲等、二级乙等、二级乙等、一级甲等D.三级甲等、二级甲等、二级乙等、一级乙等
10.题词和招牌中的手书字,___________使用规范汉字。
A. 应当 B. 必须 C. 可以 D.提倡
11.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名称牌中含有手书繁体字、异体字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
A. 不得使用B. 可以使用,并应当在适当的位置配放规范汉字书写的名称牌
C. 应当撤换为规范汉字书写的名称牌D.提倡撤换为规范汉字书写的名称牌
12.招牌、告示、标志牌等需要使用外国文字的,应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 用规范汉字标注B. 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作必要的注释C. 报经有关部门批准D.用汉语拼音标注
13.下列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国家机关公文、教科书经领导同意和专家审核后,可以使用不符合现代汉语词汇和语法规范的网络语汇。B.新闻报道除需要外,不得使用不符合现代汉语词汇和语法规范的网络语汇。C.手书繁体字、异体字可以保留或使用,因此《上海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办法》对手书字是否应当使用规范汉字,未加任何干预和引导。D.汉语文报刊中使用外文字母词,已经约定俗成的可以不用中文作注释。
14.根据《上海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办法》第十六条的规定,____________负责组织开展对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普通话和汉字应用水平的教育与培训。
A.各级各类机关B.各级机关党工委C.机关事务管理部门D.人事行政管理部门
15.根据《上海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办法》第十六条的规定,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负责对________________中的语言文字使用进行管理和监督。
A. 企事业单位名称牌、产品标志和广告B. 企业名称、商品名称和广告C. 企业名称、商标和广告D.企事业单位名称牌、商品名称和广告
16.根据《上海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办法》第十六条的规定,____________负责对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名称中的语言文字使用进行管理和监督。
A. 人事行政管理部门B. 工商行政管理部门C. 民政行政管理部门D.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
17.根据《上海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办法》第十六条的规定,市政、市容环卫、绿化、地名、________等行政管理部门负责对本市公共场所的设施等的语言文字使用进行管理和监督。
A. 公安 B. 质量技术监督 C. 民政 D.工商
18.根据《上海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办法》第十六条的规定,劳动和社会保障行政管理部门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 对各类技工学校及相关教育培训机构的语言文字使用进行管理和监督
B. 将普通话和汉字应用水平纳入有关职业技能训练与鉴定的基本内容
C. 将“普通话和汉字应用水平达到国家规定的等级要求”纳入各职业工种人员招聘录用的条件
D.将普通话和汉字应用水平纳入各职业、工种的技能标准
19.根据《上海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办法》第十六条的规定,商业、金融、旅游、体育、卫生、铁路、民航、城市交通、邮政、电信等行政管理部门或者行业主管部门负责对____________的语言文字使用进行管理和监督。
A. 公共场所 B. 本市社会 C. 商业街 D.公共服务行业
20.市和区、县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应当对本行政区域内有关单位的语言文字工作进行__________,结果可以向社会公示。
A. 检查B. 评估C. 监测D.表彰
21.市和区、县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应当对各类媒体、公共场所用语用字进行__________,结果应当向社会公示。
A. 检查B. 评估C. 监测D.表彰
22.根据《上海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办法》第十八条的规定,___________具体负责实施全市普通话和汉字应用水平测试工作。
A. 市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办公室B. 市普通话测试中心C. 普通话和汉字应用水平测试专门机构D.有关高校
23.本市有关单位和人员,未按照本办法(指《上海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办法》)规定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由其所在单位或者上级主管部门予以批评教育,责令改正;拒不改正的,由其所在单位或者上级主管部门________________。
A. 作出处理B. 予以警告C. 予以罚款D.予以行政处分
24.公共场所的招牌、设施等的用字违反本办法(指《上海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办法》)关于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使用的规定的,由______________责令改正;拒不改正的,予以警告,并督促其限期改正。
A. 工商行政管理部门B. 城市管理行政执法部门C. 市容环卫部门D.语言文字工作部门
25.企业名称、商品名称以及广告用字违反本办法(指《上海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办法》)关于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使用的规定的,由_________________依法处理。
A. 工商行政管理部门B. 城市管理行政执法部门C. 质量技术监督行政管理部门D.语言文字工作部门
26.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使用及其管理和监督活动中,本市有关部门的工作人员滥用职权或者不履行法定职责的,由其所在单位或者上级主管部门依法给予__________________。
A. 批评教育B. 警告C. 行政处分D.作出处理
27.违反本办法(指《上海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办法》)有关规定,不按照国家有关规范和标准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公民可以__________________。
A. 检举揭发B. 责令改正C. 提出批评和建议
28.违反本办法(指《上海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办法》)有关规定,语言文字使用不规范且拒不改正的单位,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可以____________________。
A. 予以警告B. 予以罚款C. 吊销营业执照D.在媒体上予以公示
第二部分: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
29.2000年10月31日,九届全国人大第十八次会议通过,由江泽民主席签发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从 起实施。
A. 2000年1月1日 B.2000年12月1日 C.2001年1月1日
30.普通话和规范字是 。
A. 国家法定语言文字 B.国家通用语言文字 C. 国家通行语言文字
31.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及其 应当采取措施,推广普通话和推行规范汉字。
A. 语言文字工作部门 B. 教育行政部门 C. 有关部门
32.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使用应当有利于维护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有利于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有利于社会主义 。
A. 法制建设 B. 现代化建设 C.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
33.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使用依据 及其他法律的有关规定。
A. 宪法、民族区域自治法 B. 宪法 C. 民族区域自治法
34.国家机关以 为公务用语用字。
A. 汉语和汉字 B. 普通话和规范汉字 C.中文
35.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通过 教授普通话和规范汉字。
A. 汉语文课程 B. 语文课程 C. 各种课程
36.汉语文出版物以及信息处理和信息技术产品中使用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应当符合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 。
A. 法律和规定 B. 方针和政策 C. 规范和标准
37.广播电台、电视台以普通话为基本的播音用语。需要使用外国语言为播音用语的,须经 批准。
A. 国务院语言文字工作部门 B. 国务院广播电视部门 C. 国务院外事工作部门
38.公共服务行业以 为基本服务用字。
A. 规范汉字 B.通用汉字 C. 常用汉字
39.提倡公共服务行业以 为服务用语。
A. 普通话 B. 当地方言 C. 普通话和当地方言
40.因公共服务需要,招牌、广告、告示、标志牌等使用外国文字并同时使用中文的,应当使用 。
A. 简化汉字 B.印刷体汉字 C. 规范汉字
41.______________在需要使用方言时可以使用方言。
A. 各种艺术形式 B.戏曲、影视等艺术形式 C. 话剧、影视等艺术形式
42在书法、篆刻等艺术作品中可以保留或使用 。
A. 繁体字 B. 异体字 C. 繁体字、异体字
43.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以 作写拼音和注音工具。
A.《汉语拼音方案》 B.《汉语拼音正词法基本规则》 C.注音字母
44.《汉语拼音方案》是中国 罗马字母拼写法的统一规范,并用于汉字不便或不能使用的领域。
A. 人名和中文文献 B. 地名和中文文献 C. 人名、地名和中文文献
45.异体字在 中可以保留或使用。
A. 地名 B. 姓名 C. 姓氏
46.对外汉语教学应当教授 。
A. 普通话和汉字 B. 普通话、方言和汉字 C. 普通话和规范汉字
47.广播电台、电视台以普通话为基本播音用语,但 可以使用方言。
A. 确需使用方言时B. 随时 C. 经国务院广播电视部门或省级广播电视部门批准
48.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工作由国务院 工作部门负责规划指导、管理监督。
A. 计划发展 B. 语言文字 C. 文化教育
49.国务院 部门颁布普通话水平测试等级标准。
A. 新闻出版 B. 语言文字工作 C. 广播电视
50.《普通话水平等级测试标准》将普通话水平划分为三个级别,每个级别内再划分为两个等次,其中最高水平和进入最低等级的水平分别为 。
A. 一级甲等和三级乙等 B. 一级乙等和三级甲等 C. 一级甲等和三级甲等
第三部分:关于语言文字规范标准
51.普通话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现代汉民族共同语。其中“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指的是 。
A. 北京市周围的语音 B. 北京市城区的语音 C. 北京话的语音系统
52.如果一个词语的读音,在北京地区的口语习惯中有2种以上的读法,称之为“异读词”。比如“确凿”,有人读作“quèzáo”,有人读作“quèzuò”,究竟哪个读音规范?国家语委等部门进行了研究整理,并颁布了规范标准。该标准是:
A.《普通话水平测试大纲》B.《<普通话水平测试大纲>实施纲要》C.《现代汉语词典》D.《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
53.汉语拼音使用过程中,如涉及字母大小写、换行、分词等“词”的拼写规范问题,以___________标准。
A.《汉语拼音方案》B.《汉语拼音正词法基本规则》C.《中国地名汉语拼音字母拼写规则》D.《中国人名汉语拼音字母拼写法》
54.规范汉字是指经过整理、简化的汉字,或不需要整理、简化的传承字。与之相对应,不规范汉字是指:繁体字、异体字、二简字、生造字、地名生僻字、双音节合一的计量单位名称用字,以及_________。
A. 美术字B. 旧字形字C. 篆体字D.草书字
55.已经颁布的现代汉语汉字的规范标准,除了《简化字总表》《现代汉语常用字表》《现代汉语通用字表》外,还有:
A.《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B.《第一批异形词整理表》C.《现代汉语规范汉字表》D.《第二次汉字简化方案》
56.使用中文标点符号要以国家颁布的《标点符号用字》为标准,该标准是国家____________颁布的。
A.1985年B.1990年C.1995年D.2000年
57.在汉语言文字中夹用阿拉伯数字,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标准。
A.《汉语言文字中夹用阿拉伯数字的规定》B.《数字用法的规定》C.《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规定》D.《阿拉伯数字用法的规定》
58.同一个词,有2种以上不同的写法,称为“异形词”。如,“百叶窗”,有时也写作“百页窗”。究竟哪种写法规范?国家语委组织课题组进行了研究整理,并于2001年12月19日发布了相关的规范标准。该标准是_______________。
A.《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B.《第一批异形词整理表》C.《现代汉语规范汉字表》D.《汉字应用水平测试大纲》中的词语表
上一篇: D1.2-1上海市教师普通话水平测试基本情况调查表(小学) |
下一篇: D1.1-1我与语言文字规范标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