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运用”
来源:姚洁   发布日期:2016-11-22   浏览次数:909

11月21日,我校见习基地课程进行了第讲。

根据我们基地学校和聘任学校,发扬互助,合力培训的原则,本次讲座,我校特别邀请了聘任学校凌桥中心小学的骨干教师李浩老师来做讲座。

这是第一次,今后还会有更多的好讲座进基地活动。

在聆听了李老师的讲座后,学员们纷纷写下了听后感:

《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运用》听后感

                                      凌桥中心小学   顾菊华

本周一,在高桥镇小学开展了本学期来第次讲座,本次讲座的主讲人是凌桥中心小学的李浩老师,讲座内容是关于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运用。作为一名青年教师,听了本次讲座后,深深的体会到了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是非常广泛的,而且非常有价值,也让我意识到了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重要性。

本次讲座分为了四个部分,第一,我国教育信息化发展;第二,交互式电子白板;第三,微课程;第四,全球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趋势。

我国教育信息化发展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我国基础教育(中小学)信息化起步于2000年,教育信息化的第一阶段主要是完成硬件设施建设,同事开展了轰轰烈烈的计算机辅助教学实践,教师开始舍弃黑板和粉笔而改用多媒体投影和ppt课件上课。第二阶段是2008年至今,主要关注信息和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前阶段重心放在网络资源建设上。(教学资源库,专题学习网站/网络课程和精品课程。)后期转向资源应用与教学模式变革方面,提出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的口号。

在李浩老师的讲座中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第三部分微课程,在此之前,我对微课程这个新名词很陌生,但是听了本次讲座后,让我了解了什么是微课程,对我也有了更多的启发,“微课程”是指时间在10分钟以内,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内容短小,集中说明一个问题的小课程。像我们平时的课程,一节课要35分钟,而注意力十分钟法则告诉我们,只有在前10分钟孩子的注意力是最集中的,因此微课程就是把普通课程的时间压缩,分开,使学生能够每节课都专心听讲。把平时的35分钟压缩成10分钟,这就需要老师对课程精心设计,微课程设计的模型:分析、设计、制作、应用和评价,要搞清楚重难点,选题要有代表性。应用包括课前预习、课中辅导和课后总结。评价包括微视频评价和教学效果评价。最后李老师把具体的操作方法和相关的资料与我们分享。让我们收获颇多。

教育离不开技术,技术可以让我们的课堂更加丰富、充满趣味,如何运用技术来使我们的教学更加有效,作为一名青年教师,这是我今后不断学习、研究的方向。希望通过自身的努力也能做出令人满意的微课来教育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