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与法治学科融合特殊教育学科教研活动报道 11月30日下午浦东新区第十四周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融合特殊教育的教研活动由我校承办。本学期道德与法治学科以“理解教材意图,实施学习活动——单元视野下相近主题的教学序列化研究”为研究主题,我校冯佳丽老师执教的五年级第一学期第五单元《15.地球——我们的家园(第三课时)》一课。在道法学科教研员安林晓老师和特教学科教研员沈军妹老师的指导下,经过多次试教和反复打磨,为老师们呈现了一堂精彩纷呈又值得探讨的教研课。我校黄雨欣老师则借由本次教研活动执教的五年级第一学期第五单元《15.地球——我们的家园(第二课时)》一课中获得的启示撰写了题为《问题式教学法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运用——以部编版五年级第一学期道德与法治《地球——我们的家园》第二课时为例》的论文,并在线上教研活动中进行了交流。 冯老师通过课堂观察及课后调查发现,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采用问题式教学法,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被调动了,课堂参与度优于过去的课堂。无论是课前的自主阅读绘本和搜集资料,还是课堂上自由讨论和小组活动,学生们都兴趣盎然,积极参与。在这过程中,学生的信息搜集及分析能力也得到了提升。大多数小组都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环境问题的分析讨论及思维导图的绘制。并且在谈谈对环境问题的理解时,能提到人类的不当行为是导致环境问题的主要原因,懂得人类不善待自然会受到惩罚。 黄雨欣老师通过本次区级教研活动深刻感受到,要把课上好需要关注教育环境当中实际发生的事情,要因时因地因人作出调整,使教学达到最优化,真正对学生有意义。对于有随班生的班级更是如此,在教学中要做到“面向集体,兼顾个体”。道法学科的教学有很多的小组活动需要实施,课堂的把控比较困难。因此,在活动的设计上更需要反复的修改推敲。通过这一系列活动的设计,最终达到让学生意识到保护环境,是国家、企业和个人应该共同承担的责任。 参与本次道法学科与特殊教育学科融合的区级教研活动,对两位年轻老师来说是一次极大的挑战。备好一堂课不易,上好一堂课更难,两位老师经过本次教研活动的磨砺收获颇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