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 29日,我校举行了见习基地课程的第八课。这次的讲座主题是“教师文本写作-----案例解析”,主讲人为我校特邀嘉宾,浦东新区教育发展研究院教科室的殷凤老师。 
讲座开始后,学员们认真聆听,做好了笔记的记载,并撰写了听后反馈表。有的说:“殷老师开篇就提了个问题:为什么许多教师不爱或者不擅长写作?从而引发我们的思考。”有的说:“殷老师今天讲了关于教师文本写作的讲座,从教师写作的主要形式,案例撰写及解析,选择合适的文本形式出发,并解析了不同阶段对教师写作的不同要求。其中,新手型教师主要从随笔、观察开始。”还有学员说:“殷老师通过实例详细讲了如何进行案例撰写和分析,案例的基本结构为背景、主题、细节、结果、详析,给了我们很多写作的启发,使我受益匪浅。”同时,学员们也提出了一些自己的看法和建议,有的希望可以多增加一些交流沟通环节;还有的觉得讲座中可以增加一些趣味性的案例,会更有吸引力。以上建议都是对于我们每一位主讲老师的督促。 
以下是见习教师俞菁菁撰写的听后感。 
听《如何进行教学小论文的撰写》讲座有感 外高桥保税区实验小学 俞菁菁 一、教师写作的主要形式 教师写作的主要形式有教学设计、教学反思、随笔、案例、反思、论文和研究报告。 二、案例撰写及解析 案例,是人们在生产生活中所经历的典型的富有多种意义的事件陈述。是人们所经历的故事中的有意截取。基于案例的教学是通过案例向人们传递有针对性的教育意义的有效载体。 教育案例是一个教育情境的故事。在叙述一个故事的同时,人们常常还发表一些自己的看法,即点评。“一个好的案例,就是一个生动的故事加上精彩的点评”(张肇丰) 一个案例就是一个包含有疑难问题的实际情境的描述,是一个教育实践过中的故事,描述的是教学过程中“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事”。 案例的基本结构 背景:发生了哪些问题或困扰事 主题:案例的核心理念,想反映什么问题,从最有收获最有启发的角度确定主题。
3.情境与细节描述:环绕主题,对原始材料进行筛选,把关键性的细节写清楚。 4.教学结果:教学措施的即时效果,包括学生的反映和教师的感受等。 5.评析与研究:多角度地解读和评析,回归到教学的基本层面。 案例的类型有课堂中突发事件的处理、课程与教学实践创新、教育理念与政策的解读、教师与家长、社区关系、人际关系和不同文化差异的处理。 案例本身记录的是事件发生的过程,从这一现实发生的事件中你能否看到事件(问题)背后所隐含的教育教学理念与价值,能否从中获得感悟与改进的启发。 三、选择合适的文本形式 四、延展:案例VS课例 教学课例与教学例的区别 案例自始至终是围绕特定问题展开的,以问题的发现、分析、解决、讨论为线索。课例展现的是某节课的教学实际场景,虽然包含着问题,但是以教学进程为线索,实际情景的叙述、师生对话的描述等常是列举式的,没有象案例那样细致加工。两者在文体的结构上也有着一定的区别,案例的表达形式一般表现为背景+问题+问题解决+反思讨论,课例的表达形式一般表现为教学设计+教学实录+教学反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