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见未来:“引路·同行·共进” 高桥镇小学2025学年第一学期全员导师制工作实施方案
来源:邵丽娜   发布日期:2025-09-02   浏览次数:596

指导思想:

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把“实施全员育人导师制,构建学生发展共同体”有机结合,按照对学生“思想引导、心理疏导、生活指导、学习辅导”的总体要求,坚持“人本关爱,因材施教”, 动员多方力量,整合多种教育资源,面向全体学生,构建学生发展共同体,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目标与意义:

1“引路之桥”,实现精准导育:建立稳固的师生连接,导师作为学生成长的“引路桥”,提供思想引导、学业辅导、心理疏导、生活指导、生涯规划,帮助学生明确方向,稳健起步。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首先都是德育工作者,不仅在课堂上,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每一位教师应努力成为学生的良师,成为学生信赖的朋友。

2“同行之桥”,促进双向赋能:构建平等、尊重、互信的师生“同行”关系,如同并肩过桥,相互支持,教学相长,共同体验成长过程,实现师生情感共鸣与智慧共生。使师生关系更融洽,注重亲情化、个性化教育,把教师的关爱深入到学生的心灵深处,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培养学生敢于面对挑战和战胜困难的决心和意志力。

3“共进之桥”,成就最好自我:通过导师制的深入实施,搭建学生、导师、学校共同发展的“共进之桥”,激发全员潜能,提升整体育人效能,助力每个个体跨越挑战,让每一位学生实现个性发展。通过引导和教育,导师帮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形成自律、守时、尊重他人、爱护公物、勤奋学习等积极的行为模式。通过沟通交流,引导学生逐渐内化良好的行为习惯,从而在各种情境中都能表现出色。

四、活动安排:

1、“同伴活动,快乐无限”:着力在学生同伴之间的情感联系,其特点是“玩”,在玩中学,在学中乐,在乐中智。

1)活动时间:每月至少活动一次,可利用午休、社团、兴趣班、春秋游、健身节等时间段开展导师活动。

全员导师每月建议

月份

主题

备注

9月

谈心建议:认识彼此,适应新学期

新学期开启,导师与每位学生建立联系,不仅关心学业状态的回归,更注重心理健康,提供温暖支持,陪伴学生步入正轨。

活动建议:班级大扫除

通过共同参与大扫除,引导学生养成劳动习惯、增强责任意识;过程中促进同伴间协作交流,拉近距离,强化凝聚力;借劳动场景融入学生群体,观察学生参与状态与互动表现,进一步加深对学生的了解,同时通过鼓励性话语传递关怀

10月

爱校园、爱家乡、爱祖国

结合国庆、秋游、健身节活动,组织学生感受校园美好、家乡发展与祖国繁荣,增强归属感与认同感

活动建议:班级大扫除

通过共同参与大扫除,引导学生养成劳动习惯、增强责任意识;过程中促进同伴间协作交流,拉近距离,强化凝聚力;借劳动场景融入学生群体,观察学生参与状态与互动表现,进一步加深对学生的了解,同时通过鼓励性话语传递关怀

11月

安全守护,暖心谈心

结合消防安全、防踩踏安全、校园安全等知识普及活动,同步开展一对一或小组谈心,关注学生心理状态,及时疏导情绪困惑。

活动建议:班级大扫除

通过共同参与大扫除,引导学生养成劳动习惯、增强责任意识;过程中促进同伴间协作交流,拉近距离,强化凝聚力;借劳动场景融入学生群体,观察学生参与状态与互动表现,进一步加深对学生的了解,同时通过鼓励性话语传递关怀

12月

宪法护航,冬日暖心

围绕宪法日开展宪法知识学习、法治宣传活动,强化学生法治意识;结合冬季气候特点与期末临近,通过谈心了解学生学习压力与生活需求,提供心理支持

活动建议:班级大扫除

通过共同参与大扫除,引导学生养成劳动习惯、增强责任意识;过程中促进同伴间协作交流,拉近距离,强化凝聚力;借劳动场景融入学生群体,观察学生参与状态与互动表现,进一步加深对学生的了解,同时通过鼓励性话语传递关怀

1月

温柔沟通,关注心理健康

临近期末,导师以温柔沟通的方式与学生交流,既关注学业复习进度与学习困难,也关心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重点疏导考试焦虑等心理压力,帮助学生平稳度过期末阶段

活动建议:班级大扫除

通过共同参与大扫除,引导学生养成劳动习惯、增强责任意识;过程中促进同伴间协作交流,拉近距离,强化凝聚力;借劳动场景融入学生群体,观察学生参与状态与互动表现,进一步加深对学生的了解,同时通过鼓励性话语传递关怀

 

2活动场地:视气候情况而定,如天气晴朗,可在操场开展活动。若气候条件不佳,可利用室内体育馆、多功能厅等场地开展。

2、“谈心活动,敞开心扉”:着力在师生之间建立平等共学的情感交流,提倡聊天式谈心,其特点是“谈”,在谈中体现关爱,显现尊重,促进和谐。

1具体内容:除了每天正常上课的时间外,每月至少开展一次导师活动,学生可将自己的疑难问题与导师共同探讨,导师帮助学生解答疑难,排解苦闷,调节心理情绪。

2建议在关键时间点,与学生开展谈心活动。如开学初、期中/期末考试前后、学生行为习惯和兴趣爱好发生突然明显变化、学生生活发生重大变故等关键时间,与学生进行一次交心谈话和开展家校沟通。关心了解学生情绪、思想状态,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并针对学生的个性特点,多鼓励,多希望,给予耐心、细致地指导,帮助学生挑战自我、改正不足,解决学习、成长中的困惑与矛盾,树立自强不息的信心。

3、“家访活动,沟通‘零距离’”

教育,是用一片树叶摇动另一片树叶,用一颗心灵去感动另一颗心灵;家访,无疑是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一泓清泉,是心与心零距离交流沟通的一座桥梁。

1每学期开学前,由班主任指导或联合导师开展一次学生家访。家访以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进行。

2在实施全员导师制后,学校家校沟通实行班主任和导师“归口管理”,原则上由班主任和导师开展学生家访和家校沟通工作,并主要由导师开展家校沟通。

3每月与学生家长交流1次,通报学生在校发展情况,了解孩子在家成长情况。做好家校共育的调剂、配合。

4家访可以采取电话、面谈、家庭通知书、书信等形式进行。导师必须对学生本人及其家庭有清晰的了解,对家庭情况进行简要分析,包括家庭的结构(单亲、重组更要作为重点)。对学生要从大处着眼,从细处着手,给学生以实质的关怀和鼓励。

五、导师职责:

1、导师开展工作的原则

1尊重了解原则

学生了解导师的品德修养、个性兴趣等,导师了解学生的家庭状况、思想品行、学习成绩、个性需要、潜能兴趣、同伴关系等。导师和受导学生双方彼此尊重,在相互了解的基础上建立和发展信任的导学关系。

2全面关爱原则

导师应关心学生在学业、生活、品行、心理、人生等方面情况,给予正确适当的引导,鼓励学生的进步,发现学生的闪光点、进步、成功和成就。

3因材施教原则

导师应重视学生的个性及个体差异,给予适合的引导,帮助学生健康成长,养成健全人格。

2、导师团建设

以年级组为单位,设立“年级全员导师工作小组”。

1年级指导小组。年级主任担任组长,各班班主任担任组员。

2班级工作小组。班主任担任组长(首席导师),各班选聘的学生导师担任组员(导师),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匹配行政人员和党员教师为特需导师;依照班级中特别关爱学生的情况加入心理教师为个别化导师。

*“全员导师制”是以班主任为核心,建立以班主任为核心的班级导师团,既有分工又有合作,每一位导师既是学生学习的辅导者,也是学生生活的引导者、思想心理的疏导者,使每个学生的身心都得到全面健康和谐的发展。

3特别关注“特殊关爱学生”。梳理“一生一档案”平台中特别关爱学生数据,根据特别关爱需求度分级、落实至各年级、各导师团队。

4以党建引领的“圆梦行动”。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聚焦师生理想信念教育,贯彻党建带团建、团建带队建的行动纲领,成立党团员教师组成的“红色导师团”,以红色旗帜引领方向,帮助学生完成梦想。通过“圆梦活动”的开展,在少年儿童的成长中留下红色印记,在潜移默化中播下“红色基因”的种子。

3、导师工作的记录

1根据“全员导师制”工作开展情况,按照次数将与学生沟通情况、家访情况上传至浦东新区智能家访平台。

2请老师们做好开展导师活动时图像资料的积累

上交材料时间另行通知

全员育人,爱满校园亦师亦友,助力成长。愿我们高小的导师们成为学生心中的一道光,点燃他们的理想明灯;愿我们的一束束光,成就育人的满天星光,润泽每一“小乔宝”,让每个生命都绽放光彩


robo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