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信息化建设,促进学校内涵发展
高桥镇小学2011学年度第二学期工作小结
本学期,学校以推广“网络环境下校本研修的实践和探索”课题成果和进行“基于网络平台的作业流程设计与实施” 市级课题申报及区级课题“小学生健身教育的实践和探索”研究为抓手,以科学合理的教学质量评估体系为抓手,提高了课堂教学实效,深化了学校信息化建设,注重了学校特色创建,促进了学校内涵发展。本学期,学校荣获集体奖项8项,教师获得署级以上荣誉和奖项40多项,有278人次的学生荣获署级以上各类奖项。学校接待了来自兄弟省市四川、云南、甘肃部分乡镇教办主任以及新疆莎车、云南西双版纳教育代表团一行23人来校参观、考察。
一、深化信息化工作,开展课题研究
在深化和推广“网络环境下校本研修的实践和探索”课题成果基础上,本学期,我们在三年级数学学科中进行了“基于网络平台的作业流程设计与实施” 的课题研究并被区推荐申报市级课题。学校被市里推荐为信息化领衔学校,与长三角的浙江绍兴北海教育集团、江苏徐州铜山实验小学浙结成联合体。6月,由我校召集两所学校结进行了信息化工作的研讨活动。第一教育署信息技术分管领导黄长生老师、浙江绍兴北海教育集团、江苏徐州铜山实验小学和我校项目组的老师参加了会议。交流活动为努力发挥各学校的特色和优势,促进长三角地区教育信息化的创新发展,为推动长三角教育联动、提升长三角教育质量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二、加强课程建设,形成学校特色
认真实施《学会健身,全面发展》校本课程。在课程实施的基础上,进行了区级课题“小学生健身教育的实践和探索”的课题研究,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认真总结了小学健身教育的模式和方法,探寻小学生健身活动的有效经验。做到“课程落实到课堂(体段课),成果展示有平台(健身节),评价促进有载体(争章)”。促进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健身理念的形成。
进一步完善了《情系高桥》校本教材,在三---五年级实施。教材中每课分三部分完成:知识准备---社会实践---感悟内化,即通过“启动课”—“探究课”—“实践课”的模式认真实施,使学生深切地感受到了高桥的历史文化的悠久,高桥的快速发展,激发了孩子奋发学习,报效祖国的情感。提高了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进一步完善了《信息技术》校本教材,使更多的孩子接触信息技术,也让更多的孩子学会运用信息技术参与学习和交流,也为即将进行的“基于网络平台作业流程设计与实施” 市级课题研究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探究德育方法,提高教育能力
加强行为规范养成教育及法制教育。依据《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小学生守则》,对小学生一般应掌握的仪表、服饰、语言和行为等方面的文明礼仪规范等相关方面提出了一系列非常具体的要求。学校根据实际,建立一整套有自己特色的检查制度,层层检查,逐级落实,促使了学生行为规范。
加强了班主任队伍专业化建设,注重家校沟通,建设一支素质优良、精干实效、开拓进取的班主任队伍。做到了:①班主任例会常态化。②班主任队伍建设规范化。③班主任培训专业化。在新的形势下,针对学校学生实际,运用家访、校园网、教师博客等多种方式,加强与家长的联系和沟通,家校合作,提高了教育实效。
继续推广和深化了市级课题“‘3w’社会实践课程化的探究”,拓展《情系高桥》课程内容,形成课程实施的德育基地。以课程和基地为抓手,进一步加强了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把学校一系列的社会实践活动,按课程改革思路,加以整合,内外联动,使之成为领域广泛,复合交叉的德育课程,成为了学校的德育特色。
四、开展“三节”活动,提高学生整体素质
为认真贯彻阳光体育活动,丰富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展现学生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今年4月,学校开展了第八届“健身文化节”活动,对应校本教材中的各项健身内容,进行各类竞技活动,进行课程实施的成果展示,提高了学生的整体素质。
今年5月,学校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了“第八届学生艺术节”活动。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进行了合唱、诗朗诵、集体舞等分年级比赛活动,提高学生的文化艺术素养和思想品德素养。
开展“科技节”活动。通过开展多样化的科学普及活动,为学生提供了展示个性的平台,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科学的兴趣和能力,培养了学生“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精神。
五、加强师德建设,提高师德水平
学校党支部结合学校中心工作,积极组织教师开展读书、征文、演讲活动,组织党团员开展“三服务”、 “双报到”活动,树立服务意识,热心为学生、教师服务,发挥党团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
为了深入贯彻落实教育党工委《关于实施浦东新区教育系统“科学发展主题培训行动计划”的通知》和《第一教育署党委实施“科学发展主题培训行动计划”培训方案》相关精神和具体工作要求,党支部特制订《高桥镇小学实施“科学发展主题培训行动计划”自培计划》。开展党课、形势报告、专题讨论,撰写读书心得等活动,有效提高了参与人员的师德修养。
继续深化德育课程的实施,以项目组抓手,进行了各种德育活动,组织教师通过班级网站、家访等有效的途径,加强家校联系,探究新型师生关系,不断提高教育有效性。
六、注重后勤保障,提高服务质量
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把安全教育,安全管理的各项措施落到了实处。进一步完善了责任追究制度,加大安全检查力度,对重点部位严防死守,时刻绷紧安全防范这根弦,把隐患坚决消灭在萌芽状态,确保师生工作、学习、生活的安全。今年学校又被评为上海市安全文明校园。
后勤人员树立了超前服务意识,牢记服务育人的宗旨,切实做好后勤保障工作。他们分工明确,责任到人,为教学服务,为师生服务,确保学校各项工作顺利开展。
完善了学校《经费使用制度》,合理使用经费,完善报帐工作制度,规范收费行为,实行收费公示,接受社会和学生家长的监督,坚决制止乱收费。
2012、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