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在上级领导的关心帮助下,在学校领导班子的支持配合下,在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学校在各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学校荣获上海市安全文明校园;上海市长三角(沪徐绍)信息化运用领衔优秀学校;浦东新区文明单位;浦东新区见习教师规范化培训基地;论文《网络环境下校本研修的实践和探索》获上海市第四届学校科研成果三等奖、浦东新区第七届教科研成果二等奖。 学校“基于网络平台的作业流程设计与实施” 项目在被评为浦东新区2013年区级内涵发展项目和上海市信息化项目的基础上,被评为上海市2013年教科研课题,2013年4月参加了上海市教育博览会---“信息化助推教育转化”的展出。 2013年4月学校被新区推荐为上海市教学工作调研学校,一周的教育教学工作调研得到了市专家的一致好评,其中沈晓梅老师的思品课被推荐为代表上海市参加全国教学观摩比赛。 学校积极开展“快乐半日活动”,活动方案被评为上海市优秀方案,并在上海市“快乐活动”一书中发表,今年5月在浦东新区进行了经验介绍。 学校积极开展体教结合的特色创建,在历年浦东新区体教结合评估中荣获优秀,今年学校足球队代表浦东新区参加各类竞赛获得三个第一名的好成绩。 一年来,学校接待了多批本市和外省市教育代表团参观访问,并进行了2次长三角结对的教学交流活动。学校深化教学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促进了内涵发展。 现分以下几方面进行总结。 一、提炼师德精神,提高师德修养 今年年初,学校开展了围绕以“提炼高桥镇小学师德精神”为主题的师德师风建设活动。通过组织全校教职工进行方案设计、撰写评比、论坛活动、征求意见,内涵阐述等过程,提炼出“勤业 求真 修德 炼能”为我校的师德精神。并展开学习,有效促进教师师德师能的提高。 结合师德精神的提炼和学习,学校党支部组织教师开展读书、征文等活动,组织党团员、教师开展“大手牵小手,文明路口有我手”、“我为党旗天光彩”活动。支部、工会、团支部还结合学校中心工作,组织教师开展“做学生的知心人”系列活动。在活动中,党员干部和学习困难学生结对帮困,涌现了不少关爱学习困难学生,热爱学生的动人事迹。有30多名教师分别被评为区、镇、校的优秀园丁。 二、、创建网络平台,探索教学五环节的新途径 近年来,学校创设网络平台,以网络为抓手,进行教学五大环节的研究,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1、推广“网络教研”成果,实现“上课、备课”有效性 近几年,学校进行了网络环境下的校本教研,总结成果在全校各学科中进行推广,使教学五大环节中的上课和备课有了更好的落实,使网络环境下的校本研修成了学校教师专业发展的常态。 网络环境下校本教研的实践,使教师的信息技术运用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网络建立到现在,全校84位在岗老师已经进行网上教案修改15000多节,观看网上课例5000多节次,精修教案450多节,网络环境下的校本教研成了教师专业发展的常态。校本教研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学校每学期举行一次教学节活动,每届都有10多位老师面向学署进行公开展示,并以教研组为单位进行教研活动展示。 2、以“科研”为先导,探索“作业与辅导”新模式 “网络环境下校本教研”的探究是教学五大环节中“上课、备课”等环节的研究,而2013年起,学校进行的“基于网络平台的作业流程设计与实施”则是探索教学五大环节中“作业与辅导”的研究。 这一研究是通过架构一个基于网络平台的学生作业模式。探索基于网络平台进行作业设计、作业布置、作业实施、作业批改、作业反馈、作业订正、咨询互动等环节的实施方式,形成适合学生个性发展、减轻学生作业负担的高效、新型的数字化作业管理机制。 (1)构建了网络作业平台 网络作业平台 作业平台主要分作业平台、基础数据、课后作业、网络课堂四大部分 作业平台—填空题、判断题、选择题 基础数据—积分系统、答案题、题目库、知识点管理 课后作业—智力游戏、强化训练、订正作业、批改作业、提交作业、布置作业 网络课堂—分组讨论、在线辅导、课堂练习、课堂实录 (2)进行了基于网络平台作业内容的设计 主要内容有:①作业设计--②作业布置--③作业实施--⑤作业批改-- ⑥作业反馈-- ⑦作业订正。 3、以“管理系统”为平台,探索“评价”体系的科学性 学校安装了“高桥镇小学教学质量管理系统”,可对学科、各年级、各班级的教学质量进行全面的分析和跟踪。只要各教研组把每一次学生的调研成绩输入教学质量管理系统,各班级、各位学生的教学质量和学习情况就能一目了然。学校可以通过质量管理系统了解班级的学习情况,教师的教学情况;教师则可以通过质量管理系统了解学生学习情况,并从学生学习质量的升降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 4、以网络为平台,进行“为微视频课例”的研究 学校“基于网络平台的微课例的实践和探索”的项目,已经通过新区项目办的答辩,被批准为2014年新区内涵发展项目。学校正在从硬件和软件多方面准备,分阶段进行这一项目的研究。通过对学生学习过程的重构,通过课前的“信息传递”、在线的“吸收内化”,有效提高学生知识的吸收和内化。 三、开展健身教育活动,提高学生整体素质 学校认真实施《学会健身,全面发展》校本课程,健身校本课程的实施有计划、有内容、有活动、有评价。学校把体锻课作为课程实施的主阵地,由体育教研组制定每个年级的课程实施计划,使课程实施落实到每一节课。做到“课程落实到课堂(体锻课),成果展示有平台(健身节),评价促进有载体(争章活动)”。今年,学校开展了第十届“健身节”活动。“健身节”上,组织学生进行了队列和校本教材中足球及弄堂游戏的比赛,受到学生的欢迎。学校常年组织足球班学生参与足球训练,参与市、区组织的各类竞赛,获得了好成绩。在区阳光体育大联赛小学足球比赛中荣获一等奖,在新区“中国人寿杯”比赛中荣获二个一等奖,在上海市的比赛中荣获第四、第五名。学校区级课题“小学生健身活动的实践和研究”在区组织的中期评审中被评为“A等”。 四、注重特色创建,重视兴趣培养 学校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学生艺术活动。举行了以节会会标设计、绘画比赛、书法比赛和时装表演、诗朗诵、集体舞比赛等为内容的第九届艺术节活动,历时一个月。5月31日,学校举行了艺术节闭幕式暨庆“六一”活动,活动取得了圆满的成功。学校参与新区及上海市各类比赛,取得了好成绩。学校荣获多项署、新区及市的比赛等第奖。如:参与“我贱行 我担当”---2012上海市中小学美德小故事演讲活动获小学组一等奖、参加浦东新区中小学生电影展映活动配音比赛获小学组一等奖、参与2012上海市学生阳光体育大联赛肯德基全国青少年校园青春健身操大赛获上海赛区一等奖、参与浦东新区艺术单项比赛获小学模特组铜奖等。学校不断提高社团活动的质量,注重社团文化建设。社团规模已经发展到60个,每周五下午的“快乐半日活动”,全校学生人人参与。学校积极开发校本教材,学校开发和完善了《学会健身,全面发展》、信息科技校本课程,并在全校各年级实施。信息课的开设,提高了学生信息化技术运用能力,他们积极参与市、区二级信息技术比赛,今年,有10多名师生获市、区等第奖。 高桥镇小学 2014、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