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学年第二学期数学学科工作总结 一、试卷特点 以新课程改革的总体目标为指导,以数学课程为依据,以教材为依托,渗透新理念。坚持人文数学、生活数学、学校数学相互结合,把“双基”的考查与数学思想及综合运用的考查有机融汇,使师生从中体验到数学带来的成功和快乐,感悟到数学的魅力和真谛,努力让测试发挥应有的导向作用。在以上的指导思想下本次调研较全面的考查了我校学生一学年数学所学习的内容,试卷重视了对学生学习数学知识与技能的结果和过程的评价,也关注了对学生在数学思考能力、计算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等方面发展状况的评价。 二、数据呈现 三、问题分析 1、缺乏严谨的态度和责任心。 (1)粗心大意 粗心大意仍是数学学习的一大杀手,学生因计算马虎,运算顺序颠倒,符号看错,导致数据随之而错,看了这样的失误,偶尔失手无所谓,然而长此姑息将形成顽疾。 (2)试点年级模板问题 本次调研三年级采用“极课”试卷模式,由于模板编制的需要,把字号变小及间距变小,影响学生一贯的做题习惯,因此计算错误率略有提高。 2、对待问题认真思考、不求甚解。 本次调研中可以发现为数不少的学生在基础知识和综合应用方面丢分皆由于他们解决问题只凭感觉,不做深层思考。这种现象也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了,其实很多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就是在这样的反复的“不会的错、会的也错”中被消磨殆尽。 3、缺少灵活运用的意识。 试卷中普遍存在这样的现象:明确要求简算的题目正确率很高,而在其他计算和应用题解答过程中,即使很明显可以简算的数据,学生也是按部就班的一步步演算,缺乏应有的数感和技能技巧的灵活运用意识。 四、改进措施 1、尽可能做到“因材施教”。因为每个班有每个班的特点,所以对各个班不能用同一种教育教学方法。 2、狠抓落实,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提醒学生做一些看似或者确实简单的题目时,不要眼高手低,最好把这些计算过程写在草稿纸上,避免一些计算过程中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 3、教学中要着重于学生的探索求知过程,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而不是机械地对“结论”(定义、性质、判定等)进行死记硬背。 4、加强日常教研,提高教师素养。在数学上确实存在很多正确的说法正确的结论,但并不是所有的都能做为定理来用,所以在平常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搞清楚什么结论只能在填空选择时可用,而不能作为解答题中的依据来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