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学年度第二学期语文学科工作小结
来源:黄琼   发布日期:2015-06-17   浏览次数:22

 

我们语文教研组共有40名教师,大都身兼几职,工作量大,事务繁杂,任务重。但我组每一位教师时刻严格要求自己,激励自己,并身体力行。每天早出晚归,一丝不苟地抓管理班级,认真地批改作业、备课、做课件,全力以赴上好每一堂课;许多老师利用双休日完成学校、教研组交给的各项任务,不计个人报酬,无私地、兢兢业业地工作着。正是因为有着这一批吃苦耐劳、热情敬业、创新奋进、勇于追求的教师,才让我们语文教研组的工作开展的如鱼得水,教研氛围、教学效果不断提升。 

一学期的工作即将结束,现将本学期,语文教研组所做的工作简要总结如下:

一、教研活动丰富多彩

1、理论学习不断加强

一方面,加强理论学习,提高教师的专业理论水平。一学期来,我们采用分教研组集体学习讨论、个人自学领悟相结合的形式,帮助教师转变教育观念,树立正确的新课程教育观,强化科研自觉意识,提高科研能力。另一方面,加强外出学习,开阔教师视野。实践证明:这些不同的学习形式和学习要求,为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科研能力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课堂水平整体提升

备课是搞好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为了加强备课管理,切实提高备课效益,我们积极投入到“一课三磨”活动中。以集体备课、研讨的形式加强教师间的交流与合作,大家积极献技,出谋划策,使磨课活动发挥最大作用。本学期,本校的管依娜、吕玥、张阿丽、陈丽敏和见习基地的外校老师居灵、黄颖、陈依宁、徐彦琼承担了“磨课“的任务,她们认真钻研,虚心学习,在指导老师和大家的帮助下,在校本研修展示活动中,张阿丽和黄颖执教的《扬州茶馆》和《饭钱》,得到听课老师和领导一致的好评。从一课多上的研讨课中,我们确实看到了越来越精彩的课堂,越来越成熟的教学技能,让每位老师都感受到了第一堂课与第三节课的差距如此明显,也让老师们深刻感受到这样的课可以提高自身教学的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我组成员还勇于承担公开课任务,群策群力,精心准备。本学期,沈晓梅老师远赴武汉,执教了品社公开课得到所有听课老师的一致好评和高度赞扬。这节课呈现出了很多亮点,教师非常关注学生能力的培养,教学环节设计巧妙,指导充分,板书设计灵活巧妙,教学由课内向课外拓展,信息技术与课堂完满地整合了起来。徐芳老师长三角第四次现场交流研讨活动,得到所有听课老师的一致好评和高度赞扬。我区教研员评课,他称这是一堂“精品课”,着眼儿童、着力于文字、着眼于精神。同时,在骨干教学展示活动中,曹惠娟、沈晓梅、蒋晓华、黄琼,精心备课,为大家呈现了讲求实效,又不失趣味的教学理念。骨干教师作为学校的中流砥柱,他们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独特的教学风格、拥有深厚的教育理论功底,在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中起到了引领和示范的作用。

以上各位老师都以自己扎实的教学功底,娴熟的教学艺术,为老师们作出了很好的示范,引领着我校新课程教学中语文发展的方向;教研组组内评价课阶段,我们更是开展扎实认真,分年级研课、上课、评课、改课,可以说深深地突出了一个“实”字,让每位教师在活动中有收获,有提高。通过现场和网络,我们语文教师人人上课、人人评课,反映了我校语文教研组较高的课堂教学水平,展示了我们语文课堂教学的特色,提升了我校的语文教师的整体水平。

3注重课外阅读,培养阅读能力

吕叔湘先生说过:“问语文学得好的人,都说是课外看书。” 如果一个人能在他的幼年时期就养成坚持阅读的习惯,将有益于他终生的发展,书是人类进步的摇篮,是人类永远的朋友。我组成员与时俱进,改变观念,不把学生局限在课堂里自我封闭,着眼于学生综合素质,着眼于学生学习的长远利益。正确认识课外阅读的重要性,切实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营造宽松的环境,留给学生自由发展的空间,让学生放下心来,走进课外阅读的缤纷世界,大胆地进行课外阅读。学校采取统一和推荐的方式,鼓励学生订阅书报;许多老师都建立了班级书库,指导学生选择健康、有益的课外读物和运用正确的读书方法,提高阅读能力和阅读速度;学校还专门开设语言文字广播,让学生通过电波感受文字的魅力。阅读的习惯是需要放养的,在不经意间我们现在帮助学生成就习惯,将来也许能够成就他们的一生。

三、重视对青年教师的培养,落实师徒结对工作。

青年教师是学校教育教学的生力军。为了使我校的新教师、新班主任能更好地适应当前的教育教学发展,促进他们的专业成长。同时,也本着培养人、锻炼人,发展人的思想,学校特地选派业务能力强,科研水平高的一批骨干教师作为青年教师的师傅,结成对子。师傅们毫无保留的把自己在教育和教学方面积累的经验传授给徒弟,使徒弟们更快地进入角色,熟悉业务,对徒弟要严格要求,多加指导。徒弟们向师傅虚心请教,多听课,勤思考,善提问。通过结对,师徒要共同努力,尽心尽责,钻研教材,深入课堂,反思教学,切实提高学校的教育科研和课堂教学水平,营造一份浓郁的书香氛围。同时,我组的曹惠娟、黄琼、蒋晓华等老师承担了新区见习基地导师的任务,不仅在校内起到引领作用,还将我校的优良传统和先进教学理念辐射到学署各个兄弟学校,起到了取长补短,共同进步的作用。

四、把教学过程的每个环节都落实到实处,扎实进行教学常规管理

教研组长定期在每月对教师的教案修改、作业批改情况等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提出,及时改进。各位老师都能按时完成自己的任务,及时上传教案、课件,完成效果较好。所以,我组成员能充分享受校本研修平台提供的方便,来提高课堂效率。

1、认真备课。做到四个精心:每位语文教师都能精心制订教学计划,精心设计教学过程,精心选择教学方法,精心设计题型训练。

    2、认真上课。全体语文教师重视教学过程,讲求课堂实效;落实新课程理念,注重学生参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积极参加课改研究,探索“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以现代化教学的观点,不断更新教法与手段,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⑴做到四为主: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全面育人为主旨。做到四突出:突出启发式教学,突出因材施教,突出兴趣激发,突出教书育人。

3、认真布置及批改作业。根据教材的特点,认真布置和批改作业。在布置作业时,以减轻学生的负担为准绳,认真取舍,精选适量的作业,以课文为主,因人而异,不搞题海战术。作业批改及时,认真,保证当天完成,作文及时批完,决不积压,并规范化。

4、 认真辅导,做好提优补差工作。既注重学生的整体发展,又注重学生的个体发展。因材施教,使不同的学生的不同个性得到充分的展示。⑴学习态度端正和学习能力强且学习成绩优异的学生,给予激励和期望,给予更多的信任,让他们有适当的压力朝着更高的目标去努力。⑵学习能力强但学习态度不够端正且成绩上下不稳定的学生,给予关心、帮助,了解其成绩被动的原因,慢慢地引导地端正学习态度,同时通过多种途径增强地的学习责任感和社会责任感,用爱去感化他。⑶学习能力差但学习态度端正的学生,帮助他寻找适当的学习方法,提高其学习能力,当成绩稍有提高时便给予及时的鼓励,同时给予明确的和更高的期望。⑷学习能力差且学习态度也差的学生,主动关心他们,认真做好帮教工作,发现他们的闪光点,用爱心去感化他们,让他们也能有值得骄傲的成绩。

    本组教师都能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把“备课”作为自己个性化创造过程的真实记录,变备“课”为备“人”,变备“形”为备“神”;课堂教学要求教师遵循以学生为本,能力为中心,实践为重点;课堂结构要趋于开放、灵活;组织形式上要趋于宽松民主;评价上要趋于多元化。同时,教研组长定期在每月对教师的教案修改、作业批改情况等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提出,及时改进。各位老师都能按时完成自己的任务,及时上传教案、课件,完成效果较好。所以,我组成员能充分享受校本研修平台提供的方便,来提高课堂效率。

 

五、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类竞赛。

1、本学期,我们积极组织学生参加由小语会牵头的 “文慧杯”现场作文和综合素质比赛中,我校学生赛出了好成绩,有100多位学生获奖,其中,多名同学获特等奖、一等奖。

2、为了使学生在实践中增强了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本学期,语言文字项目组还积极参与第一教育署经典诗文朗诵大赛,并荣获了特等奖;质量监控组又策划了二年级的查字典比赛和五年级的写字比赛活动,孩子们在比赛中提高了对语文的兴趣和语文的综合素养。

六、硕果累累。

1、我组马佩华撰写的《德育校本课程的文化融入》、黄芝军撰写的《用爱打开孩子的心锁》、姚洁撰写的《用看图写话锤炼综合能力》、黄琼的《随文练笔,读写相长》、马林妹撰写的《课堂评价语的巧妙运用》、蒋晓华撰写的《有效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刊登于上海市教育专辑2013年10月的《新课程》。

2、我组蒋晓华、姚洁等老师撰写的论文分别荣获小语会组办的论文大赛的等第奖。

3、我组的吴宏、曹惠娟、黄晓蓉、李莉、黄琼、洪娜、蒋晓华、沈宇、瞿梅芬等老师撰写的健身主题论文发表于《开展小学健身活动的实践和探索》。 

4高桥镇小学代表队荣获第一教育署2014年“金新杯——中华经典诵读”中小幼学生诗词吟诵比赛小学组二等奖

5王晖老师荣获第一教育署2014年“我身边的美德”中小学生微故事征文比赛优秀指导奖黄晓蓉老师的案例《莫让中等生成为我们眼中的盲区》在浦东新区“奉贤杯个别化教育”班主任基本功系列竞赛小学组三等奖。张旭晖老师的案例《“迷途羔羊”不迷途》在浦东新区“奉贤杯个别化教育”班主任基本功系列竞赛小学组三等奖。

6、 2013学年度的见习基地的表彰大会上,我组的带教导师黄琼获得优秀导师的奖项,见习教师黄颖获得课堂教学一等奖,规范化培训课堂教学考评鼓励奖的荣誉。

7在第一教育署开展的2014年“我的中国梦 奋斗的青春最美丽”主题征文、演讲活动中,我校唐佳佳老师的征文《教书育人——传承中国梦》荣获征文小学组一等奖,同时荣获主题演讲比赛三等奖。

8、我校成功接受了区级语文教研组现场评审,曹惠娟执教《诸葛亮和小皮匠》,教研组开展“五重”教学研讨活动。

总之,"学无止境、教无止境、研无止境"短短的12个字充分概括了我们教学教研的方向与精髓。如何使教师轻松教,学生轻松学;如何引导学生自觉进行课外阅读,提高学生的语感;如何指导学生快乐作文等问题,将成为我们今后语文教研组探究的问题。

 

 

                                                20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