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员网上学习资料
来源:顾德明   发布日期:2018-09-26   浏览次数:4645

 

十一届市委四次全会决议

2018年6月27日中国共产党上海市第十一届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通过)

中国共产党上海市第十一届委员会于2018年6月27日召开第四次全体会议。

出席这次全会的有,市委委员80人,市委候补委员12人。市纪委委员、有关方面负责同志和部分党的十九大上海代表、市第十一次党代表大会代表列席了全会。

全会由市委常委会主持。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上海市委关于面向全球面向未来提升上海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的意见》。李强同志就《意见(讨论稿)》作了说明。

全会认为,进入新时代,上海肩负着特殊的使命和责任,按照中央对上海的定位和要求,要加快建设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科技创新中心和文化大都市,建设卓越的全球城市和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主动服务“一带一路”建设和长江经济带发展等国家重大战略,推动长三角地区实现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深化自由贸易试验区改革,当好新时代全国改革开放排头兵、创新发展先行者,必须着力提升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这是世界城市发展的普遍规律,是上海应对激烈竞争的迫切需要,也是上海承担起新时代新使命的必然要求。

全会强调,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导,坚持新发展理念,面向全球、面向未来,坚持对标顶级、创造一流,坚持需求导向、问题导向,坚持软硬并重、同步提升,坚持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在新的时代坐标中坚定追求卓越的发展取向,着力构筑新时代上海发展的战略优势,全面增强城市的核心功能,在若干领域打造体现世界一流水平、引领未来发展、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的新高地,努力实现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经过5年的努力,使上海“五个中心”的核心功能显著增强,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大幅提升,城市吸引力、创造力、竞争力全面增强。在此基础上,再用5年左右,使上海“五个中心”的核心功能全面提升,在全球城市体系中具有较大影响力。到2035年,把上海基本建成与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相匹配的卓越全球城市,令人向往的创新之城、人文之城、生态之城,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具有全球影响力世界级城市群的核心引领城市。

全会提出,提升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必须在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科技创新中心的核心功能建设上取得新突破。以高质量发展为引领,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着力提高经济密度,提高投入产出效率,持续推动经济规模和效益提升,推进国际经济中心综合实力取得新突破。把增强全球金融资源配置功能作为关键,推动全球功能性机构高度集聚,不断提升市场规模与能级,推进国际金融中心资源配置功能取得新突破。进一步拓展市场功能,大力发展高能级总部经济,全面提高统筹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能力,实现对全球资源的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推进国际贸易中心枢纽功能取得新突破。在巩固提升国际航运枢纽港地位的基础上,加快航运服务高端要素集聚,不断增强上海航运服务品牌国际影响力,推进国际航运中心高端服务能力取得新突破。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强化科技创新的前瞻布局和融通发展,努力成为全球学术新思想、科学新发现、技术新发明、产业新方向的重要策源地,推进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策源能力取得新突破。

全会提出,提升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必须在制度创新、对外开放、品牌建设、创新创业、全球网络、发展平台、人才集聚、品质生活等关键领域打造新高地。坚持以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为突破口,聚焦“三区一堡”建设,放大自由贸易试验区辐射和溢出效应,积极参与国际规则、国际标准制定,强化制度供给能力,打造衔接国际通行规则的制度创新新高地。坚持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促创新,全面贯彻国家进一步扩大开放重大举措,实施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以高水平开放推动高质量发展,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打造更高层次的对外开放新高地。坚持打响“四大品牌”,全面提高上海产品、技术和服务的创新含量、文化品位和附加值水平,显著提升上海品牌的国际认知度、美誉度、影响力,打造具有国际标识度的上海品牌新高地。着力建设国际一流的营商环境,持续推进“放管服”改革,大力推进“一网通办”,加快形成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场效应”,打造充满活力的创新创业新高地。全面建设各类有形和无形网络通道,提速增效,互联互通,增强面向国际国内“两个扇面”的集聚和辐射能力,建设全球城市体系高端节点,打造联通全球的网络枢纽新高地。坚持以高能级发展平台提升城市知名度和影响力,高水平举办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等国际一流会展、论坛、赛事、节庆等活动,促进要素加速集聚,引领产业加速发展,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发展平台新高地。加快实施人才高峰工程,面向全球引才聚才,大力营造机会多、舞台大、前景好的一流人才环境,以强大人才优势提升城市核心战略优势,打造近悦远来的国际化人才集聚新高地。着眼于满足超大城市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增加多层次、高水平公共服务供给,使高品质生活成为提升城市能级的助推力,打造令人向往的品质生活新高地。

全会强调,要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统筹各方资源,形成全市合力,全面推进,重点突破,加快推动各项措施有效实施。各部门要把提升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摆在发展全局的突出位置,积极作为,密切配合,加强统筹协调,创新工作方法,抓好贯彻落实。各区要结合实际,因地制宜,找准工作定位和着力点,把最有基础、最有优势的领域做强做优,形成各扬所长、竞相发展的生动局面。要广泛动员各方力量,充分激发各方面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群策群力、共同奋斗,为提升上海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凝聚强大智慧和力量。

全会指出,上半年全市工作在各方面共同努力下,实现了时间过半、任务过半的目标。下半年大事多、要事多、任务重,必须紧扣保持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全力办好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持续抓好改革开放重点任务、扎实做好改善民生工作、确保城市安全、加强党的建设等重点工作,心无旁骛抓推进,确保全年目标任务顺利完成。

全会号召,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群众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上海发展的重要指示要求,坚决落实中央赋予上海的战略定位和战略任务,以改革开放再出发的决心和勇气,解放思想、开拓进取,面向全球、面向未来,加快提升上海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更好服务全国发展大局,当好新时代全国改革开放排头兵、创新发展先行者。

浦东新区四届区委四次全体会议决议

2018年7月5日中国共产党上海市浦东新区第四届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通过)

  中国共产党上海市浦东新区第四届委员会于2018年7月5日召开第四次全体会议。

出席这次全会的有区委委员62人,区委候补委员12人。区纪委监委委员、有关方面负责同志和新区内联工作党委委员、部分区党代表大会代表、部分退休老同志列席了全会。

全会由区委常委会主持。全会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十一届市委四次全会精神,总结上半年工作,部署下半年任务,审议通过了《中共浦东新区委员会关于全面落实〈中共上海市委关于面向全球面向未来提升上海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的意见〉深入推进实施高水平改革开放、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高素质队伍战略的意见》。翁祖亮同志作了讲话,杭迎伟同志作了报告。

 

全会强调,面向全球、面向未来提升上海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是市委立足新时代大局大势,深刻理解中央对上海的定位要求,准确把握全球城市发展规律,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全区上下要统一思想认识,深刻理解市委重大战略决策的内涵要求,牢牢把握增强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的主题主线,把握面向全球、面向未来的主导方向,把握“五个新突破”“八个新高地”的主要任务,强化使命意识、前瞻意识、进取意识,奋力体现浦东的新担当新作为。要聚焦重大问题,准确把握提升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所在。以提高经济密度为重中之重,发挥全市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作用;以强化创新策源为不竭动力,围绕学术新思想、科学新发现、技术新发明、产业新方向打造创新源;以加强服务辐射为本质要求,提升服务能级、扩大服务范围、做强网络枢纽,增强对全球资源的集聚配置能力;以优化营商环境为重要基础,优化完善“一网通办”等服务企业群众的工作机制;以打造品牌优势为重要路径,充分发挥品牌引领力、扩大品牌影响力。

全会提出,浦东深入推进实施“四高”战略,是落实中央和市委要求的重要举措,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发展的战略方向,是对“2+2+2+1”中心工作的理念再深化、标准再提升、任务再聚焦,要狠抓贯彻落实,构筑浦东新时代发展的核心优势。要全力推进高水平改革开放,以改革作为制度支撑,抓住新一轮对外开放、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一带一路”和长三角一体化等机遇,率先突破、全面开放、持续领先。要全力推动高质量发展,以质量作为核心要义,把经济体量“蛋糕”做得更大,把经济发展“引擎”做得更强,把产业和价值“链条”向中高端延伸,把“新经济”牢牢抓在手中。要全力创造高品质生活,以群众获得感作为终极追求,实现全方位覆盖、精细化管理、标准化建设、多元化参与。要全力锻造高素质队伍,以过硬的干部队伍作为坚强保证,坚持用好机制、选好干部、练好本领、树好作风,打造“迎难而上、敢于担当,勇于创新、注重协同,追求卓越、争创一流”的干部队伍。

全会强调,全力推动市委重大决策部署和区委“四高”战略落地生根、取得实效,必须以更大的决心、更高的要求,树立一流的标准,体现一流的效率,拿出一流的担当,取得一流的实效,努力在更高起点上实现跨越式发展。

全会充分肯定了区委常委会上半年工作。全会认为,今年以来,区委常委会按照中央对上海发展的指示要求和市委对浦东勇当新时代全国改革开放和创新发展标杆的要求,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积极践行新发展理念,抓重大部署全面落实,抓重点工作创新突破,抓重要问题调查研究,自贸试验区改革全面深化、科创中心建设加速推进、“四大品牌”建设率先启动、城市管理攻坚战持续开展、民生福祉不断改善,上半年经济发展进中提质,改革创新成效显著,社会治理亮点频出,党的建设全面加强,发展的整体质量稳步提升,总体实现时间过半、完成任务过半。

全会指出,下半年浦东改革发展稳定的各项工作依然繁重,要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追求卓越的发展取向,迅速行动、真抓实干,全力推进各项重点工作。要全面推进新一轮自贸试验区建设,推动更多开放政策落地,提升全球资源配置能力;深化政府职能转变,营造更有吸引力的营商环境;搭建经贸服务平台,服务“一带一路”建设和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要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打造“张江—临港南北创新走廊”,厚植人才发展优势,优化创新创业生态,推进科创中心核心功能区建设。要加快“四大品牌”核心承载区建设,着力提升城市核心功能,加快重点区域转型升级,持续做好招商引资和安商稳商工作。要持续提高城市管理精细化水平,推进生态环境建设,加快无违建居村(街镇)创建,强化中小河道综合整治,打造绿色生态空间,实施垃圾综合治理;提升城市建设品质,推进交通设施成网成体系,加快建设“一带一圈”文化新地标,全力推进低效建设用地减量化。要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强规划引领,打响农业品牌,优化人居环境,促进城乡高质量融合发展。要积极构建大民生格局,打造社区“15分钟服务圈”,均衡发展社会事业,健全住房保障制度,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全会强调,当前要着力抓好服务保障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居村换届、“十三五”规划中期评估、城市基层党建和城市运行安全等工作,切实做好防汛防台、防暑降温等季节性工作。

全会通报了区委常委会2017年“四个责任制”工作民主评议情况和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一报告两评议”情况。

全会号召,全区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群众要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导,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团结一心、埋头苦干,锐意创新、勇当标杆,奋力开创浦东“四高”发展新局面,以各项工作的优异成绩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

学习李强书记在市组织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精神

 “我们所处的发展阶段,我们所追求的发展目标,都需要上海的干部有与之适应的特质:充满激情、富于创造、勇于担当。市委书记李强今天上午在上海市组织工作会议上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的重要论述和全国组织工作会议精神,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把全市各级党组织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把干部队伍建设得更加朝气蓬勃,大力集聚各方面优秀人才,为新时代上海各项事业发展提供坚强组织保证。

新时代,党员干部面临新“赶考”。中国共产党人肩上的责任也更加重大。面对新时代可能出现的各种风险和挑战,要坚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抓深抓常抓细抓实各级党组织建设,始终保持党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能力;全市各级党员干部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保持清醒的政治头脑,涵养过硬的政治素养,提高适应新时代、实现新目标、落实新部署的能力,为新时代开辟新气象新境界,让中国这艘巨轮越过一切险滩、暗礁,劈开惊涛骇浪,朝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目标不断前进。新时代需要提高党员干部三种能力。

一要提高适应新时代的能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阶段,这是新的历史责任和光荣使命,必须从思想上高度重视、深刻认识,学深悟透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强化政治思想建设,深入广泛开展系列学习教育实践活动,推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形成领导带头、一级抓一级、一级带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学习局面,促使各级党员干部不断提高政治思想素养、政治洞察力、政治鉴别力。在深化和持续学习实践中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全面深刻科学地分析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面临的新形势,增强适应把握引领经济社会发展新常态的能力。

二要提高实现新目标的能力。习近平同志提出了新时代的两大新任务,一个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另一个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这两大任务是确保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基本前提、必由之路和关键环节。着力构建区域协调发展机制,全力推动形成全面立体开放格局,让各级各地广泛深度融入“一带一路”经济体系;着力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不断提升党治国理政的水平和能力,不断激活经济社会发展内生动力、持续释放市场“红利”,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法治体系,构建公平公正社会环境。

三要提高落实新部署的能力。新时代的宏伟蓝图已经展开,让梦想照进现实,关键在于各级党员干部要带头抓落实,将各项决策部署贯彻到“最后一公里”、最后一个环节,转化为人民不断提升的幸福感和获得感,转化成政治生态的持续改善,转化成党员干部政治素养的提升、执政能力的提高、为民服务意识的增强,转化成各级党组织凝聚力、向心力和战斗力的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