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在先“行” ——高桥镇小学党员社会考察活动 观古今,感受时代沉淀下的高桥文化;思当下,品味“勤、朴、敬、爱”的精神实质。“勤”之一字,在于“行”,修德炼能,党员先行。 10月30日至11月2日,我校全体党员教师参与了由高桥镇小学支部委员会发起的主题为“找寻先贤足迹,传承勤业精神”社会考察活动。本次考察活动以三个党小组分批次的形式开展,分别参观了江东书院、仰贤堂、三峡石图艺术馆、高桥绒绣馆及高桥人家陈列馆。



党员们用脚步丈量着这时代沉淀下的高桥旧址。第一站来到了上海改革开放之后第一家正式批准的书院——江东书院。院内收藏展示了著名书法家周慧珺等部分当代名家的字画、楹联,设立了北京大学朱良志等十多位知名文化学者、作家、书画家的工作室。院内的家具摆设等等也赋予了这座老宅子浓厚的文化氛围。 
走入仰贤堂,宁静古朴的石质建筑仿佛在诉说上世纪三十年代的往事。一段段文字,一件件斑驳旧物,无不将主人沈晋福穷苦的出身,勤勤恳恳奋斗的一生以及那个时代质朴的人们提炼成一个时代的品质,感染着年轻党员们,也唤起了老党员们对青葱岁月的回忆和奋斗初心 


三峡石图是驻高桥部队原政委郭学顺用军旅生涯的点滴时间,长期捡拾于长江支流。这些带有图文的天然卵石经收藏者精心挑选、命名、编辑后,它们获得了鲜活的生命。这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也是收藏者的心灵感应之品,不禁让人感叹自然之神奇。 

步入设在一座清代旧居内的“高桥绒绣馆”,仿佛置身于一个油画展厅,走廊上陈列着一幅幅作品,田园风光清新悦目,人物形象栩栩如生。一幅大型绒绣作品通常需要动用上千种颜色来搭配。难得的机会也让各位老师跃跃欲试,体验了一回高桥的绒绣文化。 
高桥绒绣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代代人的传承,一幅幅作品的传承,更是勤业精神的传承。指尖随着针线跳跃着,仿佛时间也变慢了,高桥的历史文化在丝线间流淌着,也流淌进每一位党员心里。 


在时间的长河里,我们能看到一代代人的努力与坚持,一部部奋斗史在亭台楼阁间、一针一线里、画里画外流淌着、延续着、传承着,安静却又震撼人心。此次“找寻先贤足迹,传承勤业精神”考察活动意义深刻,给每一位党员留下了不一样的思考与感悟。 传承勤业精神,我们在路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