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懂礼貌 常礼让”(高行校区)
来源:金晓辰   发布日期:2014-12-29   浏览次数:874

高桥镇小学第18周升旗仪式顺利举行

1229日,我校举行了“讲礼貌 常礼让”的主题升旗仪式。担任本周升旗仪式的主持人是三(7)班的陆恩琪同学。

本周的升旗手是三(10)中队的沈怡雯和黄轶丞同学。

沈怡雯同学说文明礼仪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也是现代文明社会的重要标志。作为肩负着民族复兴重任的一代新人,我们更应该继承和发扬“讲文明、常理让”的美好品德。为此,我向全体同学发出如下倡议:

1.   升降国旗、奏唱国歌时肃立行礼。

2.   孝敬父母,尊敬师长。

3.   学生在校园内进出或上下楼梯与老师相遇时,应主动向老师行礼问好。

4.   借用学习和生活用品时,应先得到同意再拿,用后应及时归还,并要致谢。

5.   上课认真听老师讲解,注意力集中,独立思考。听到下课铃响时,若老师还未宣布下课,学生应当安心听讲。

黄轶丞同学说我们的国家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素有礼仪之邦的美誉,您好、再见、谢谢、对不起、请、不客气。这些谦虚礼让的文明语言成了我们日常生活习惯用语。当你问候别人时,应该先称呼;当你给别人造成困扰时,应该先道歉;当你得到帮助时,你应该道谢;当你见到老师要问好;当你用餐时,要注意餐桌礼仪。

其实,在我们日常生活中,讲文明讲礼貌,多使用礼貌用语往往是消除误解,缓和矛盾的良方。我们是花朵,我们是幼苗,我们是中华民族的希望!少年强则国强,让那些不文明的语言和行为远离我们,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吧!让文明之花开遍我们的校园,开遍我们的祖国大地!

随后是朱玲老师讲话。她说礼让是一种美德,更是我们生活照顾你不可或缺的生活风度。我们小学生理应学会懂礼貌,常礼让,养成互相谦让的良好习惯。然而,我们也不无遗憾地看到,在我们的身边,同学之间为了琐碎小事,发生争吵甚至打架的现象仍屡见不鲜。固执己见、互不相让的争吵不仅不能解决问题,还严重影响了同学之间的友谊。可是,如果我们拥有了礼让的精神,遇到这种争执明智地退让一步,或许,我们便会发现很多误会和矛盾都是可以避免的。因为,礼让不仅可以化解矛盾,更能化阻力为动力,拉近心与心的距离。体育课后,饮水机前少不了急着喝水的同学,而一些懂得礼让的同学总是友好地让其他同学站到前面。午饭前,同学们从教室蜂拥而至,争先恐后地拿碗拿饭,懂得礼让的同学就会安安静静排好队一个个拿。放学时,楼梯口经常聚集很多班级的同学,这时有的领队便会停下脚步让其他班级或者低年级的同学先走。懂礼貌常礼让,让我们这个大家庭显得更加温暖可爱。

同学们,你们也想收获这样的快乐吗?你们也想让生活充满阳光,溢满芬芳吗?那么让我们在生活中学会礼让吧!给人方便,与己方便,中午就餐时,让同学站到前面;发放新书时,让同学先拿;下楼时,让低年级的同学先走;出教室时, 让老师和女同学先行;做游戏时,把玩的机会让给还没有玩过的同学;看书时,把书让给另一位也很想看这本书的同学,自己下次再看……同学们,让我们从今天开始,谦让的精神为我们自己储蓄文明,共同分享我们的欢乐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