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惜粮食、文明就餐”升旗仪式(花山路)
来源:谢凯琼   发布日期:2015-10-19   浏览次数:751

高桥镇小学第8周升旗仪式顺利举行

1019日上午,我校举行了第8周“爱惜粮食、文明就餐”主题升旗仪式。主持本周升旗仪式的是五(3)中队的王芯然同学。担任本周升旗手的是四(1)中队的施薇琪同学和四(1)中队的凌嘉悦同学。

施微琪同学说:1016日是世界粮食日。“民以食为天”,而说到爱惜粮食,相信很多同学都会想起一首古诗:“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看着我们食堂的各种浪费粮食的现象依然很多,可能有些同学会辩解食堂做的饭菜不合胃口,有些同学可能会认为,我们现在的生活条件好了,浪费一点粮食不要紧。但是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历史告诉我们,我们国家曾经闹过饥荒,甚至饿死过很多人:而现在,也有相当一部分人仍旧生活在贫困和饥饿中。在全世界范围内,每年有数百万人民,其中包括六百万5岁以下的孩子,死于饥饿。而在我国,每年都有许多贫困地区的老人、小孩没饭吃,要靠国家的救济和大家的帮助。我曾 看过一则报道,现在有些贫困山区的孩子是没有中饭吃的,他们在家吃过早餐后徒步一个小时左右的山路才能到学校,学校也没有食堂,由于他们没有钱买中饭,中午只能忍着饥饿,一直到晚上放学再徒步一个小时左右的山路回到家里吃晚饭。同学们,再想想自己浪费粮食的行为是不是觉得很惭愧呢?其实,要做一名爱惜粮食、文明就餐的好学生并不难,只要我们每天午餐时安静、有序地排好队,吃饭时不要大声喧哗,坚持做到不挑食,不浪费,你就很了不起了。同学们,一起努力吧,相信我们很快就能成为一名爱惜粮食、文明就餐的好学生!

凌嘉悦同学说:同学们,你们知道吗?每年的1016是“世界粮食日”。今年的1016是世界上第32个粮食日。可能有的同学对于“节约粮食”不以为然,有的同学心存困惑,我们家从来不缺粮食呀?爸爸妈妈也从来没让我饿过肚子啊?那为什么爱惜每一粒粮食就这么重要呢? 相信我们都通过唐代大诗人李绅的古诗《悯农》了解到农民耕种的辛苦:“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当我们每天吃着碗里香喷喷的米饭,你可知道这得需要多少农民和工人为此付出的心血呀!正因如此,每一粒粮食我们都必须要珍惜。 虽然“爱惜粮食,节约粮食”如此重要,但在我们的学校里,就在我们的身边,却令人遗憾地是常常有浪费粮食的现象。上学要迟到了,有的同学就把没来及吃完的早点随意丢弃;中午的饭菜不合口味,有的同学就偷偷地倒掉,这是多么令人心痛的浪费呀! 同学们,勤俭节约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应该继承和发扬。我们应该把每一天都当作“世界粮食日”。在以后的每一餐里都爱惜粮食,同时能告诫身边的人节约粮食,人人从自己做起,个个养成爱粮节粮的好习惯。

随后,王思瑶老师作为本周教师代表进行了国旗下发言。

王思瑶老师说:古代教育家孔子给后人留下了一句名言:民以食为天。由此可见,“吃”是多么重要!建国66年来,人民生活水平大大提高,物质应有尽有。有的同学甚至可能会有这样的疑问,我们还有必要从一粒米上节约吗?我想说的是:很有必要!我们不妨算这样一笔账:倘若我们每天节约一粒大米,那么十亿人可节约多少?五千多公斤!一年可节约将近两千万斤,折合人民币两千多万元。这笔钱若按每所希望小学五十万元算,则可盖四十所希望小学;按每人学杂费三千元记,则可使七千名失学儿童重返我们的校园!你还能说我们没必要节约一粒米吗? 

请各位同学想一想,在学校餐桌上你是否将饭菜吃一部分就倒掉?当你这样做的时候,你是否感到可惜,感到心疼?我们从小就知道“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道理。同学们,你们是否想到世界上还有许多吃不上饭的人们在苦苦挣扎,你们知道吗,在发展中国家,每5个人中就有1个长期营养不良,有20%的发展中国家的人口粮食无保障。饥荒已成为地球人的第1号杀手,每年平均夺去一千万人的生命。因此节约粮食值得我们同学深思。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周恩来总理一贯反对铺张浪费。他吃米饭时,一粒米也不肯浪费,偶尔洒到桌子上,一粒米也一定要捡起来放到嘴里。我们应该向周总理学习。 

同学们,爱惜粮食就是爱惜农民伯伯的劳动果实。节约是美德,节约是品质,节约是责任。让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观念在校园蔚然成风。从现在做起,从我做起,为建设文明和谐校园作出应有贡献。

robo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