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是一种习惯,文明在于细节。正所谓“细微之处见精神”。无论在什么地方,大家都应该注意别人的感受,如果心里经常装着别人的一双眼睛,也许大声说话的习惯会慢慢改掉,个人素质也会在这小事小节中得到提高。校园是我们学习的地方,我们都希望在安静的环境中静下心学习。今天升旗仪式继续围绕“不大声喧哗”的主题进行。 本周升旗仪式的主持人是二(9)中队的李冉同学。 
本周的升旗手是四(10)中队的钱起同学和沈欣琪同学。 
钱起同学说:在学校里,我们经常可以看到,有些同学在走廊里追逐打闹,在课间时拥挤奔跑,或是在楼道里大声喧哗,这些事,看起来无关紧要。但是,正是大家的这种思想,引发了许多安全问题。课间是同学们消除疲劳、休息大脑、调试身心的宝贵时间,良好的课间秩序营造出活泼、轻松、有序的氛围,每个人都会从中受益。走廊秩序展现了学生的整体风貌,折射出学校的管理水平。课间文明休息、文明活动对我们自己、对其他同学、对学校集体形象的影响都是很大的,课间以保持肃静为荣,以喧哗打闹为耻,既管住自己,也监督别人。让文明礼仪的种子在心中深深扎根!让文明有序的景象在我们的走廊时时呈现。 
沈欣琪同学首先给大家说明一下高声喧哗的危害:如果音量过大,就会成为了噪音。 校园里有了噪音就会给师生带来许多不良影响。在我们幽静的校园中,每当下课铃响后,学校的楼梯上,走廊里,教室中时常会出现一些不和谐的喧哗声,喧哗之声充斥校园,使这片本该幽静的净土沸腾起来。这样的喧哗声使别的同学静不下心来,影响同学们做作业、看书、与别的同学的正常交流等等,使人心烦意乱,不利于大家学习与生活。 在公共场所大声地喧哗也是一种不文明行为,这样的人也被认为是没有教养的。 
黄芝军老师首先回顾了上周学校发起“不高声喧哗”的倡议后,经过一周的努力,同学们在以下方面做了努力,取得了可喜的进步:1、教室走廊,轻声细语不喧哗;2、课间活动,轻声细语不吵闹;3、上下楼梯,轻声慢步靠右行;4、集合站队,轻声慢步快静齐。虽然情况有了明显好转,但老师仍然发现还有个别同学,忍不住大声嚷嚷,一时间难以改变。 黄老师指出,习惯的养成是需要一个过程的,短时间做到容易,长时间坚持难。所以,我们必须从内心深处强化文明的意识,时刻提醒自己要做一个文明的人。文明,首先要学会安静。我们大家都知道空气污染,但同学们是否知道,噪音也是一种污染,它也会影响人的身心健康。学校噪音主要来自我们同学的奔跑、喧哗、拉动座椅、摆放学具等。噪音听起来很刺耳,很不舒服,呆在这样吵吵闹闹的环境里,对我们的伤害很大。因此,我们同学们从小就要培养学会自我控制,学会安静。在自我控制中感受安静赐予我们的优良学习环境。 中国人已经习惯了旁若无人地在公共场合大声说话,完全不顾周围人的感受。一份《国人出境游的形象与心态调查》显示,中国人“大声说话引起了许多国家的反感”。泰国导游说,对中国游客有三怕,第一怕就是“说话声音太大”。在美国、澳洲,特别是欧洲,他们对中国人的高声说话已是忍无可忍。中国素来是礼仪之邦,而现在的中国游客,有些连孩子都不如啊! 在随后的时间里,校长助理朱美华老师宣布了第十五届健身节团体比赛获奖班级,并为获奖班级颁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