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桥镇小学第16周升旗仪式顺利举行 12月14日上午,我校举行了第16周“不高声喧哗”主题升旗仪式。主持本周升旗仪式的是四(1)中队的缪可妍同学。担任本周升旗手的是三(3)中队的李薇薇同学和三(3)中队的冯歆越同学。 



李薇薇同学说:小时候,我说话声音很大,在任何公共场所,妈妈总是用手势和表情提醒着我。起初我并不明白妈妈为什么这么做,后来我才知道,个人声音的情绪发泄对周围的人来说,它就是噪音。 通过两周的学习,同学们深刻体会到了校园噪音给我们带来的诸多不良影响,生理和心理上的危害更是不可低估。安静行为已然在同学们的心里默默生根发芽。 清晨步入校园,没有了以往的高声喧哗;课堂上,大家安静地倾听着老师的讲解;课间时,不追逐不打闹;早操时,个个精神抖擞,快静整齐;放学排队时,不推不挤,井然有序。 在全校老师和同学的共同努力下,校园面貌焕然一新。但是我们仍有很多不足,应时刻严格律已,共同努力减少校园噪音,让我们在和谐温馨的校园环境中读书成长,长足进步,做高桥镇小学的文明小主人! 
冯歆越同学说:中华民族素来注重礼仪。早在战国时代,中国古人就有“食不语,寝不言”的说法。而不大声喧哗则是礼仪之传承、文明之传达,而文明则在于细节,正所谓“细微之处见精神”。 安静从小事做起:尊重自己,读书学习以静制动;尊重老师,课堂听讲安静认真;尊重同学,自修复习宁静为主。 安静从身边做起:心中能自省,与困难相遇沉心静思;心中有家人,与父母交流平心静气;心中有集体,与同学相处和气冷静;心中有他人,处公共场所有序安静;心中有社会,帮助弱者平静无功利;心中有国家,国民素质速提高。 纵观我校两个礼拜的行为贯宣,我看到大家基本都能恪守言行、以自我言行为表率,校风面貌焕然一新,没有了高声喧哗、没有了尖锐的杂声,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是大家安静的走进教室、宁静中思考、轻声细语中交谈……一片和谐温馨、悠然宁静的学习氛围。但是美中不足的是,总有那么一小部分的人不时的破化这美丽的风景线,扪心自问你有没有在课间追逐打闹、你有没有上课铃响安静的等待老师的到来、你有没有打扰你身边的学生自习做作业……因此,希望高小的同学们都能“从我们的校园做起,从轻声细语地说一句话做起,让你也成为一个不大声喧哗的人!” 


李莉老师作为本周教师代表进行了国旗下讲话。 
前几周我们发出了禁止在教室和走廊里大声喧哗的要求。现在几周过去了,具体效果怎么样呢?总体来看,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下面我给大家反馈一下具体情况。 这次活动的效果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大家对大声喧哗危害的认识加深了。我问过几个同学,每人都能说出几点大声喧哗的影响和危害。例如,大声喧哗影响人的注意力,大声喧哗对人的听力有危害,极大的噪音能伤害人的脑神经,大声喧哗容易引起唾液乱飞,导致疾病的传染。吃饭时大声喧哗,容易让米粒等食物进入气管,引起咳嗽,特别是在吃鱼和啃骨头时,容易让鱼刺、碎骨卡在喉咙里。同时,边吃饭边说笑,唾液横飞,既不卫生,又影响健康。这表明我们的教育深入同学们的心中,为从源头上杜绝大声喧哗打下了很好的思想基础。二是大声喧哗的现象比以前少多了。之前在教室外面经常能听到刺耳的喧哗声,现在很少了。同学们不再从远处高声呼喊别人的名字,而是会走到一起进行交流。现在也没有了大声喧哗、嬉闹的声音。总的来说,比以前好了很多。第三,同学们有了相互监督的意识。学校和教室是公众场合,杜绝大声喧哗需要大家一起努力和相互监督。我看到过几次执勤同学提醒其他同学不要大声喧哗的情况。这表明同学们有了这方面的监督意识。这种监督非常好,有利于营造“大家一起禁止喧哗”的氛围,使喧哗的同学感到不好意思和羞愧,这样时间长了就慢慢改掉了喧哗的习惯。 同学们有了很大进步,希望,“高声喧哗”这一陋习能在每个人共同的努力中完全消失。 接下来曹校长为我们花山校区第十五届健身文化节健身、文化类比赛成绩团体获奖班级颁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