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学年第二学期第9周“二十四节气告诉我们什么”升旗仪式(花山)
来源:谢凯琼   发布日期:2016-04-11   浏览次数:761

高桥镇小学第9周升旗仪式顺利举行

      411日上午,我校举行了第9二十四节气告诉我们什么主题升旗仪式。主持本周升旗仪式的是四(1)中队的缪可妍同学。担任本周升旗手的是四(2)中队的黄煦贝同学和四(2)中队的朱姝琪同学。

    朱姝琪同学说:二十四节气讲的是天,说的是地,记录的是自然。是不容忽视的生态环境。它是一种不可违背的自然规律。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是自然的节奏,该发芽时发芽,该结果时结果,才有春种一粒粟,秋收万科籽。这也启示我们发展要遵循规律、讲究节奏,不能急于求成,否则就会拔苗助长、竭泽而渔,出现不切实际的大跃进。农谚讲:谷雨前后,种瓜点豆。说的是谷雨节喜雨,土壤湿润,气候回暖,种豆育秧正是时候,一旦错过,费时费力,事倍功半。改革发展也如此,要学会依时而动,所谓天时地利人和,讲的是时机,核心是成本。发展要讲循环。农耕文化强调种植与养殖互补、生产与生活互动,体现的是循环,验证的是法则。

    黄煦贝同学说:“早在春秋战国时代,我国人民中就有了日南至、日北至的概念。随后人们根据月初、月中的日月运行位置和天气及动植物生长等自然现象,利用之间的关系,把一年平分为二十四等份。并且给每等份取了个专有名称,这就是二十四节气。

勤劳而智慧的古人,在努力认识自然规律的基础上,采取顺应自然,保护自然资源的方针,既解决了当时的生存之需,又为子孙后代留下了美好的天地环境,这是一种人与自然的和谐,我们称之为天地人和,真可谓其功其利,不仅在一时一世,更在千秋万代。

     接下来由本周国旗下讲话的谢凯琼老师发言,她说:在古代,一年分为十二个月纪,每个月纪有两个节气。二十四节气的名称可能大家一下子记不全,今天我们先来做一个了解,二十四个节气的名称为: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虽然清明这个节气在上个礼拜已经过去了,但是清明的由来和习俗对于大多数的小朋友来说并不是很熟悉,我就在此向大家详细的介绍一下。清明节已有两千多年历史,至今仍是中华民族包括海外华人的重要节日之一。公历45日前后为清明节,全国汉族和部分少数民族地区过此节日。2006年,清明节被国务院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在中国农历二十四个节气中,既是节气又是节日的只有清明。二十四节气比较客观地反映了一年四季气温、降雨、物候等方面的变化,古代劳动人民据此来安排农事。清明一到,气温升高,雨量增多,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点瓜种豆的农谚。清明节是人性美好的一种表现,我们中国人,世世代代通过清明这个节日表达我们对先人和亲人的缅怀和敬仰之心。    

   而在清明之后又有一个新的节气,那就是谷雨。谷雨是春季最后一个节气,日期在每年420日或21日,谷雨节气的到来意味着寒潮天气基本结束,气温开始回升,雨水增多,这时期雨水对谷类作物的生长发育很有作用。谷雨到来,暮春到了,万物生长渐旺,天气也渐热。中午气温较高,但早晚气温仍较低,现在这段时间就处于这样的气候中,因此早晚时要适当加穿衣服,尤其要注意切勿大汗后吹风,以防感冒;过敏体质的人外出时还要预防花粉过敏,预防过敏性鼻炎、过敏性哮喘等的发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