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残工作的灵魂是“尊重”。尊重残疾人心灵的快乐,尊重残疾人对大自然享受的权利。尊重是一种高尚的美德,是个人内在修养的外在表现。尊重,是人的一生修养以及自我内涵的表现,也是人所必须具有的品质。尊重,同时也反映了一个民族的文化底蕴。本周升旗仪式的主题是:助残从尊重做起。 

本周升旗仪式的主持人是三(11)中队程勖。 
升旗手是育民中学预备(4)中队的俞瑛琦和朱文丽同学。 
俞瑛琦同学说:从诞生的那一刻起,我们就开始了自己的人生历程,体验着生活的五彩斑斓。当我们享受着美好生活时,你可知道,这个世界还有一些人享受不了生活的美好,享受不了大自然的热情,他们就是——残疾人。 残疾人对我们来说是一个陌生又熟悉的词语,他们与我们没有什么不同。可在有一些人心中,残疾人是卑微的,他们冷嘈热讽。可是,这些残障人士,用比我们残缺的身体,同样担起生活的重担,担起生活的希望。 我们要尊重残疾人,他们用乐观的生活态度,忍受着常人无法体会的痛苦。就像海伦凯勒一样,在失明和失聪的情况下自强不息,最终成为著名作家。 
朱文丽同学说:据了解,我国有8500多万残疾人,涉及2.8亿亲属。近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怀和高度重视下,在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下,中国残疾人事业快速发展,残疾人生活状况得到显著改善,越来越多的残疾人实现人生和事业的梦想,过上了幸福而有尊严的生活。帮助残障人士,要热情周到的同时,还要让人感受到温馨和舒心,感受到发自帮助者内心的平等和尊重,使他们感受到自己的尊严受到了保全和维护。帮助残障人士,不露声色,不留痕迹,使双方都轻松愉快,是助人、敬人的最高境界。 
刘戎骄老师说, 同学们,比起残疾人,我们有多么幸福!我们能够唱歌,能够欣赏音乐,还能在美丽的校园里读书、活动……当我们一次次沐浴在阳光的温暖之中;当花草一天天吐露着醉人的芬芳时,也许,你并没有觉得这个世界有什么不一样。可是,在我们身边的一些人可能永远都看不见花儿的笑容;永远都听不到鸟儿的歌声;甚至永远都没有“站起来”的权力。他们带着残缺的身体在这个世界上艰难地活着,忍受着常人无法体会的痛苦,经历过无数的磨难,他们哪怕要取得一点点成绩,都要付出比常人多几倍甚至几十倍的努力,但他们没有向命运低头,用自己的意志去搏击、去创造,不仅为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而且实现了自己壮丽的人生理想和人生价值。关爱残疾人是如今构建和谐社会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也是尊重我们自己,尊重生命。关爱残疾人,不能只停留在同情、不歧视,应该从教育、通信、医疗、就业、交通各方面,帮助他们提高生活质量,应该让他们和正常人一样去生活,享受他们应该享受的一切人权,这对他们来说才是最大的尊重。让他们拥有和正常人一样的心情,对他们来说应该是最大的幸福。你可以耐心聆听他们演奏的曲子,认真欣赏赞扬他们的画作,这就是尊重。 同学们,如果你有机会和残疾人打交道,不必投射同情、怜悯的眼光,像对待普通人那样面对他们,帮助他们走出心灵的阴影。平等比捐赠更重要!尊重比同情更可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