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筝自由自在,却总有一根绳子在牵挂,让它在天空中不寂寞,不孤单。不会在风雨之中飘荡。真正的爱便是如此,牵手也放手。只是当他在飞翔之时,不过分限制绳长,让爱进行到底。 有一种爱叫放手,真爱无言可表。 放手也是一种爱。今天升旗仪式的主题是:爱是“放手”。 

本周升旗仪式的主持人是五(8)中队董心洁。 
好儿童幼儿园大班的小朋友也来参加我们的升旗仪式,提前感受小学生活。 
升旗手是育民中学预备(5)中队的张政阳和高硕同学。 
张政阳同学说:不离开鹰巢的雏鹰永远都学不会飞翔,不离开母亲庇护下的小树永远都不能成长茁壮。对于我们人来说也是如此,所以又一种爱叫放手。 昔触龙说赵太后,赵太后放手,长安君才有功于国,在逆境中成长。今起岁女孩,父亲放手,独自跑遍大江南北,在困境中学会独立,学会待人处事。詹天佑自小赴美留学,父亲含泪放手,在异国的他,刻苦努力,回国后坚韧的信念让他修成了中国人自己的第一条铁路——京张铁路。正是有了放手的爱,才让他信念坚定的报效祖国家。 放手不是放任,放手的爱,是让孩子在自由的空间中成长,让他们的天性不被世故磨灭。放手的爱,是在我们迷路时的一声召唤;放手的爱,是在我们经历挫折而悲伤不已时的一次劝慰;放手的爱,是在我们即将踏上征途时的鼓励的话;放手的爱,是在我们迷茫时坚定的支持。 
高硕同学说:爱孩子,不让孩子受到伤害,是每个父母的责任。但是以爱的名义,不让孩子参与自己应该做的事情,剥夺孩子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权利,这种过度的“爱”会让孩子失去自我,失去本该快乐的童年,甚至影响孩子一生的健康发展。让孩子在社会上能自立、自强地快乐生活是教育的最终目的,而融洽的家庭氛围,和谐的人际关系,独立实践中的所感所悟、生活中的一些苦难和磨炼……这一切都是孩子健康成长的沃土。 有一部日本电影叫做《狐狸的故事》。电影描述的是当小狐狸刚刚长大时,那些身为父母的老狐狸却“狠心”地把它们从家中赶走。至今我还记得:那些被老狐狸赶走的小狐狸眼中充满着忧伤和无助,然而,老狐狸在短暂的留恋后则是义无返顾地转过自己的头。 当时的我,感觉身为父母的老狐狸过于狠心,甚至在看电影的过程中还流下了伤心的眼泪。但后来我慢慢懂得:这就是自然界的生存法则。电影所要传达给大家的是一种生存的哲学,一种成长的哲学。如果你不知道如何去生存,那么你就将被大自然无情的淘汰。如果你在父母身边永远有所依靠,那么有朝一日当你独立去面对这个世界的时候,你就将无所适从。 
朱玲老师从自身谈起,作为教师,要学会放手让学生进行自我教育。这里的放手,就是教师要充分尊重并相信学生,给学生更多的时间、空间,更多的自主权,让学生观察、思考、发现、创造,体验活动的乐趣,感受成功地快乐。可是,由于应试教育的指挥棒和家长的关注目光,很多教师在教育教学时不敢放手。课堂上知识点全面开花,生怕少讲了一点,漏讲了一节,让学生在考试时吃亏;作业时基础要注重,难题要加强,惟恐自己少布置了一点让学生没练习到;特别是在复习时,广搜天下考试题,串联各章应考点,恨不能一下子全塞进学生的脑袋里,让他们运用自如。这一切都缘于一个“怕”字。 老师是敬业的,更是“关心学生”的。为了追求完满,他们不能容忍学生出丝毫的差错。而避免差错的办法便是教师事无巨细都要事必躬亲。学生还未上路,教师就大喝一声:“别出错了脚!”结果学生走起路来小心翼翼、亦步亦趋。可是,孜孜以求的教育最终换来的是什么呢?在教师的“循循善诱”和“特别保护”下,学生们似乎得到了很多——标准答案、不犯过失和表扬……但是在得到的同时,学生却失去了最可贵的东西:失去了自我、失去了独立、失去了质疑和批评的能力、失去了自主探究的品质……从而也就失去了成长必需的精神底色,失去了幸福人生必须奠定的宝贵经验,这一切在一定程度上缘于教师的不敢放手。 放手是一种尊重。教育的放手,是健康与开放的心态,是团结与合作的胸襟,是给学生更多的机会和责任。教师应敢于放手,从“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洋思教学模式,到“先试后导,先练后讲”的尝试教学法,再到最近刮起的令人瞩目的“杜郎口风暴”,莫不如此。学生对未知的世界探索需要自己行走,去寻找属于自己的第一手资料,这样他们才会真正掌握方法去发现未知的世界。 放手,才能赢得学生的信任和尊重;放手,才有教育情感的内化与拓展、学生内在的潜能的激发;也只有放手,教育才会走向新的高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