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举行新区品社公开教学活动 9月20日下午,品社学科“基于儿童视角的资源整合与学习活动设计和评价”新区主题教研活动在我们高桥镇小学举行。我校的黄芝军和蔡敏吉两位老师为大家展示了两堂极为精彩的公开课,得到所有听课老师的一致好评和高度赞扬。两堂课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都大胆创新,对传统的品社教学做了崭新的改进和突破。 第一堂课是蔡敏吉老师执教的二年级《一起定公约》。这堂课中蔡老师善于抓住学生学习的心理,尽力创设让学生实践体验的活动,整堂课就会像吸铁石一样牢牢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蔡老师先通过课前的一个小调查,以谈话的形式导入新课,针对调查的结果,让学生选择一个问题进行讨论、交流解决办法。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且通过问题的讨论,使学生知道:一个文明向上的集体要靠大家的努力,只有共同遵守集体生活的秩序,才能学习、生活得更快乐。 在这之后,让学生认识“公约”,观察并思考:“公约”有几部分组成的。再观看视频,让学生发现制定公约的步骤。有了这两个铺垫,随后让同学小组制定专题公约就水到渠成了,同学们在组长的带领下,根据每组不同的问题汇总,制定了不同的专题公约,初步树立了集体的事大家商量的民主意识。随后将制定好的公约进行评议,同学们从公约的组成和公约的内容进行评价,蔡老师也适时地点评,学生学会了对公约内容进行合并、修改、添加、删除等等,使公约内容变得更清晰,明确。 
蔡老师通过视频告诉学生制定公约的步骤 
蔡老师跟学生一起制定公约 最后蔡老师设计了一个活动作业,争做班级的“遵守公约小标兵”。通过设计这个评价,督促学生按照四个专题公约去做,对照公约,比对自己的行为,给予自己评价,发现自己做都不够的地方。对照公约,比对别人的行为,发现别人身上的不足。根据活动作业的结果为第二课时做准备。 第二堂课是黄芝军老师执教的四年级品社课《乡音乡情》。课伊始,老师用方言向学生问好,再让学生用方言向老师和同学们问好,一下子拉近了师生之间和同学之间的距离,让学生在互动中真切地感受到家乡方言的亲切,乡情自然地开始弥漫开来,营造了良好的课堂情感氛围。 活动一:九州方圆,感受特色民居。这一活动版块主要以学生的活动为主,通过小组合作让学生用各种形式汇报了解到的各地民居的特色以及形成原因。 
学生制作的民居模型 活动二:说说唱唱,走近曲艺瑰宝。黄老师以让学生欣赏为主,让生动、形象、直观的画面去冲击学生的心灵,以期激起些许浪花。而对于上海的本地戏《沪剧》,黄老师尝试用榜样的作用去感染他们,通过和孩子们一起学唱沪剧来激起他们的兴趣。 活动三:琳琅满目,搜索各地特产。课上,黄老师特地准备了一些五香豆,分发给孩子吃,并让学生知道,上海也有驰名中外的土特产。随后,再让学生回顾亲人朋友外出,曾从哪里带回什么土特产。再通过交流收集的特产进行交流分享,激发了学生热爱家乡之情。 
黄老师给学生分发上海特产五香豆 在整个教学活动中,采用媒体教学法、合作互享法,让学生在体验中感悟,让学生在一个宽松、民主、自由、愉悦氛围中学习探究。 课后,两位执教老师还为大家进行了详细地说课。教研员安林晓老师和听课的老师们都再三地充分赞扬了这两堂课,感谢两位老师辛勤付出,为大家搭建了如此精彩的学习平台! 
老师们认真听课 

在安老师带领下展开课题研讨 我们相信,高桥镇小学的品社学科在安老师的指导下,在全体老师的努力下,一定会再上一层楼! 撰稿人:沈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