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东新区2017重点课题《基于网络平台的学生学业评价的实践研究》开题活动在高桥镇小学顺利举行
来源:姜春虹   发布日期:2017-12-14   浏览次数:1385


《基于网络平台的学生学业评价的实践研究》是高桥镇小学获批的2017新区重点课题,课题编号A201710。2017年12月13日,该课题的开题活动在花山校区三楼会议室里顺利召开。

参加此次开题活动的有:新区教科研室科研员:杨海燕老师、郑新华老师、吕萍老师,六师附小张婷老师以及参与该课题研究的高桥镇小学核心组成员。

图1.jpg

此次会议由新区教科研室科研员郑新华老师主持。会议首先由高桥镇小学校长曹佩德老师首先介绍了我校的特色科研项目:“基于网络平台”的系列研究。“基于网络平台”的系列研究,是高桥镇小学落实学校发展的基石。学校从对教师的备课、上课的研究,逐渐过渡到对学生的研究:作业、评价,这是一个系列化的研究,其目的是最终实现“互联网+基础教育”的教育理念,从而构建一个具有学校特色的教育网络平台。

图2.jpg

紧接着,学校的教科研室主任姜春虹老师详细地向各位专家介绍了《基于网络平台的学生学业评价的实践研究》的研究目标内容、研究方法、研究目的,研究过程。其目的是通过研究,架构一个基于网络平台的学生学业评价系统,改革和完善学校现有的学生学业评价方式,关注过程性评价,全面考评学生的综合素质,构建一整套适合我校学生特点的学生学业评价体系。

图3.jpg

之后,课题组成员瞿神尧老师和沈锷老师,分别对课题的延伸内容:电子班牌的实施、创新素养的评价,谈了自己的一些想法以及困惑。参与课题开题的教科研室的专家们和我校课题核心组成员就我校《基于网络平台的学生学业评价的实践研究》的课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图4.jpg

图5.JPG

最后,专家们对开题报告中的一些研究内容作了补充,对我们的困惑作了说明,给我们的研究指明了更加明晰的方向。杨海燕老师对评价的维度给与了详细的指导,提出了跨学科的项目化的学习,这样将会更加利于对学生学习素养、核心素养、创新素养的培养。杨老师指出了课题研究中对过程性评价的不够重视,建议采用基于课堂的微课例的分析方法,关注学生课堂的表现,学习数据的分析。

图6.jpg


吕萍老师首先肯定了学校在基于网络平台的研究能够不断深化,对教学五环节研究的思路不断创新。吕老师对课题开题报告中的研究内容帮助我们进行了进一步的梳理,建议研究内容可以更加细致、规范。评价标准:要基于网络平台,要基于课程标准;评价内容:要基于学生的课业,要体现创新素养的培养;评价指标:二级指标的内容要体现一级指标的具体内容;评价方法:可以采用信息采集的方法。为我们的研究打开了思路。

图7.jpg

六师附小的张婷老师,介绍了六师附小关于学生学业评价的研究:雷达图的运用、APP的使用,分项评价的指标,相似的研究引起了大家的共鸣,相信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我们的研究会更加的顺利。

图8.jpg


最后,郑新华老师作了总结发言。他介绍了外区县对于学生学业评价的研究,给我们的课题研究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他以美术学科为例,介绍了学习成果中对于创新素养的描述性评价指标,信息技术后续的走向,以及描述性评价中对于过程性评价的一些直观性的方法,着重指出了:优秀的评价一定是将评价融入教学之中,要在教学设计中得到体现。教学五环节是一个闭合的圆,而不是一根直线。

图9.jpg

一所学校要成为名校,创建教育特色是一条有效途径。然而,任何一种教育都离不开科学研究,其可行性,有效性,可操作性都需要在科学实验中得到验证,同时也可以在科学实验中得到提高。高桥镇小学这所百年老校,围绕课题研究开展的一系列活动,形成的信息化教学新模式,不仅在教学科研上取得了一系列成果,而且为学校的发展进一步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