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学年第二学期第14周升旗仪式“文明用餐,节约粮食”(高行)
来源:洪娜   发布日期:2018-05-21   浏览次数:554

 

珍惜粮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大家都知道粮食是我们农民通过辛勤的劳动和汗水后得来的,一粒米,千滴汗,粒粒粮食汗珠换,每一粒粮食都来之不易。本周升旗仪式的主题是:文明用餐,节约粮食。

本周升旗仪式主持人是二(9)班孙睿辰。

DSC04185.JPG

本周发言的同学是三(10)中队的林君婷和高宇飞。

DSC04189.JPG

林君婷同学说:“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一首耳熟能详的诗,道尽了天下很多劳动人民的心声。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可是,在我们校园里,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现象,有些同学餐盘中的午餐只吃了几口,就往回收桶里一扔,不一会儿回收桶里就倒满了剩菜剩饭,看着真是令人感到可惜!是呀,可惜。但那只不过是很多人内心的想法,尽管可惜,却还是毫不犹豫,理所当然得去浪费!曾几何时,“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一丝一缕,恒念物力维艰。”的古训曾深深萦绕心间,而现在,我们却摈弃了这条美德,残渣剩饭的身影随处可见。要知道粮食是从农民伯伯长满老茧的手中困难地种出来的。但现今社会上的许多人会觉得粮食并不值钱。确实,对于现在物质丰厚的我们来说粮食也不那么贵,但是它是沾着农民伯伯辛勤的汗水的宝贵物品,是不能简单的用金钱来衡量的。而作为新时代的我们,被父母,老师悉心呵护茁壮成长的我们,更能够体会农民伯伯的辛劳以及他们对每一粒米饭,每一棵庄稼付出的感情与努力,更不应该浪费粮食!我们每个人内心需存有节约的意识,珍惜每一粒米饭,不挑食,不偏食。这不仅是对他人的尊重,这更是对文明的诠释。

DSC04187.JPG

高宇飞同学说:民以食为天,缺失粮食,我们就不能很好的生存,自2011年秋国家启动实施了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午餐改善计划,许多农村孩子告别了过去中午常常饿肚子,吃干饭、马铃薯充饥的生活,在党和政府的关心下,终于吃上了免费的营养餐、营养得到很大改善,这些农村的孩子们之前缺乏粮食和营养饭菜。但是,看看我们现在随处可见的粮食浪费现象,就成了鲜明的对比:我们的校园里,有些同学餐盘中的午餐只吃了几口,不喜欢吃了就往垃圾桶里一扔;大家和父母一起去餐馆用餐,剩下的饭菜吃不完不打包就离开了,剩饭剩菜就白白的浪费了;这些现象看着真是令人感到可惜了!也许同学们并未意识到自己在浪费,也许你认为浪费这一点点算不了什么,也许你仍然以为我国地大物博......由于近年来人们的生活过得越来越好,“节约粮食”在大家的心里已日渐忽视和淡忘了。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种种的浪费现象如果继续的话,其后果是很严重的!积沙成堆,积水成河。如果我们每天都能够节约一点点的话,就不会出现巨大的浪费了!我们大家节约一点点粮食就能救助更多农村的小伙伴们健康成长。同学们,大家只有存在节约的意识,珍惜每一粒粮食,吃饭时不偏食,不挑食,不扔剩饭菜,和父母外出在餐馆用餐时点菜要适量,吃不完的饭菜应该打包带回家,积极响应“光盘行动”,这是每个人都能做到的,也是我们应该做的。

DSC04192.JPG

侯筱婧老师分享一位名人节约粮食的故事给大家。他就是一代伟人,我们敬爱的周总理。周总理向来饮食清淡,每一餐一荤一素,吃剩的饭菜,要留到下餐再吃,从不浪费一粒米,一片菜叶。总理吃完饭,总会夹起一片菜叶把碗底一抹,把饭汤都吃干净,最后才把菜叶吃掉。吃饭时,偶尔掉在桌上一颗饭粒,马上拾起来吃掉。但是,看看我们中午班级里,各种浪费粮食的现象依然比比皆是。有的同学很挑食,饭菜吃了几口饭就倒掉了,说这饭菜是自己不喜欢吃的!还有的同学甚至有的菜一口都没吃。浪费现象触目惊心。有人统计每年我们餐桌上倒掉的饭菜浪费值10亿元。而与之鲜明对比的是,最新报告显示,全球每6秒就有一名儿童因饥饿死去。同学们,勤俭节约是中户民族的传统美德,再说,我们的同学正是长身体的时候,更要注重合理的营养吸收。那就从今天开始,做一名爱惜粮食、节约粮食的好学生吧!做到吃多少,盛多少,不偏食,不挑食。

同学们,当你加餐打饭请按顺序排队;当你吃饭时候尽可能的轻声,不高谈论阔;吃饭后及时主动的清理自己的桌面;将饭菜残渣轻轻倒进回收桶里;最后,切记不要忘了,轻声的把你用过的饭盆和勺子放回回收处。你做到了优雅,你就赢得了尊敬,你选择了优雅的行为,就选择了灵魂的高尚。让我们从节约每一粒粮食做起,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用实际行动为建设文明、和谐的校园作出我们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