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以食为天,不管是在茹毛饮血的原始社会还是在科技发达的当今社会,粮食一直是人类生存的基本。因此粮食成了我们赖以生存与发展的物质食粮。本周升旗仪式的主题是:爱惜粮食,文明就餐。 


本周升旗仪式主持人是三(8)中队张烨城。 

本周发言的同学是三(7)中队的沈梓绘和李蔚。 
沈梓绘同学说:有一首唐诗,我们都是耳熟能详: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农民伯伯辛辛苦苦把粮食种出来,非常的不容易,需要经过翻土、播种、洒水、移栽、锄草、施肥、除虫、收割、打谷、储存等各个环节;特别是割谷,真是累死人,温度那个高啊,还要抢天气好赶紧收割、赶紧晒干,不然一年的收成就没了。据统计,中国人一年在餐桌上浪费的粮食高达2000亿元,被倒掉的食物相当于2亿多人一年的口粮。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我国还有一亿多农村扶贫对象、几千万城市贫困人口以及其他为数众多的困难群众。所以,我们要爱惜粮食,争取把所有的饭菜都吃完,形成文明就餐的好氛围。在这里,我也要反省我自己,不要娇气,努力把农民伯伯种出来、厨师叔叔做出来的饭菜津津有味地吃下去,争当“酷抠”族。“酷抠”的酷,就是很酷的样子;“酷抠”的抠,就是小气的意思;“酷抠”是当下一种时尚的抠门,这是一种褒义下的“抠”,因为酷抠族崇尚的是“节约光荣,浪费可耻”。酷抠族精打细算不是吝啬,而是一种节约的方式。 
李蔚同学说:我们是幸福的一代,没有经历过那饥肠辘辘的年代,也没有真切体会过从播种到收获的艰辛。从古至今勤俭节约向来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即使在衣食无忧的幸福年代我们依然不能丢掉这种美德。“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一字字,一声声包含了几千年来多少百姓的血汗和心声。当你手捧香喷喷的米饭,吃着雪白的馒头,品尝着那美味的面条时,你是否知道这是农民伯伯顶着炎炎的烈日、辛勤耕耘换来的?当你对着满桌的好饭好菜挑挑拣拣时,你是否知道还有很多偏远山区的孩子因为贫穷而吃不饱饭、上不起学。节约粮食!不仅仅是一种口号,更是我们所有人的号召与呼吁。我希望它是一种情结熔铸在你我心中,从而自觉地做到节约粮食。从我做起、从身边做起、从现在做起! 

蔡敏吉老师说:每天,随着上午第4节课的下课铃声响起,此时我们学校的午餐时间到了。每当看到同学们安静用餐的身影时,老师的心中总是那么欣喜!的确,我们大多数学生都能做到不挑食、不剩饭菜,懂得全面营养饮食的道理和爱惜粮食的重要性。 
然而,老师也发现部分学生存在着浪费饭菜的现象。餐盘里,有的学生会剩下白白的米饭,有的剩下连动都未动一勺子的青菜,还有的会剩下不少鱼肉等等。这样的现象,让人看了很心疼。你们知道吗,一盘饭菜从在地里到摆到桌上,需要挥洒多少人的汗水呀。就拿我们熟悉的“锄禾日当午”来说,农民们顶着烈日,流着汗水,从早忙到晚。这样的辛苦,我们是尝不到的。可是他们,那些农民们,在农忙时每天都会过着这样的生活。同学们,种地是很不容易的,你们忍心浪费粮食吗? 另外,如果你仔细观察,就会发现,我们的午餐是由两份素菜,一份荤菜,一份米饭和一份汤组成。这样的搭配是学校经过营养专家为我们特定的,是最有营养的搭配。如果你只吃了几样,甚至只吃一样,时间长了,就会营养不均衡,产生可怕的后果,比如身高会比同班的同学矮,掉了的牙齿会很长时间才能长出来,头发会变得枯燥毛糙,眼睛会近视,甚至会经常生病,更严重的会得多动症,导致上课注意力不集中等等。所以,同学们,为了你们自己的健康,请不要挑食,不要浪费。 同学们,任何食物都曾是有生命的,绝对不能想吃就吃,想扔就扔,我们要本着“对万物敬畏”的观念,来爱惜粮食,文明就餐! 升旗仪式后,朱美华副校长宣布了校第二十一届健身文化节高行校区团体比赛获奖名单并颁发奖状。 各班代表上台领奖。 
同学们在健身节上表现出来的顽强拼搏精神和竞争意识,会长久地激励全体大家在今后的学习中战胜困难,超越自我,取得更加丰硕的成果,向更高更强的目标迈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