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斯夫小小化学家之旅
来源:邵丽娜   发布日期:2019-07-30   浏览次数:391

2019年7月3日,伴着濛濛细雨,高桥镇小学的部分少先队员,坐着大巴士怀着激动的心情来到了上海科技馆参加巴斯夫小小化学家上海站的开幕仪式。

图片1_副本.jpg 

到达科技馆后,队员们首先参加了“达人带你逛”活动,由巴斯夫科学家带领我们探索元素的奥秘。队员们认真地聆听,积极地互动,还提出了自己的疑惑。

 图片2_副本.jpg

2019年是元素周期表诞生150周年,在巴斯夫小小化学家活动现场也特别开辟了“元素之旅”体验区。队员们有序进场,用心体验。

 图片3_副本.jpg

在开幕仪式中,巴斯夫全球副总裁刘国平这样说道:“化学元素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无所不在,更塑造着人类与地球的未来发展。我们希望激发年轻一代对于化学学习的热情,助力他们探索科学,用知识塑造未来。对于孩子们来说,最好的学习方式无疑是通过做实验来进行自由探索,这也正是巴斯夫小小化学家活动一直秉承的理念。”

 图片4_副本.jpg

而在这次的活动中队员们正是通过志愿者老师的用心讲解和指导完成了自己的实验。他们通过这次活动也是感触颇多,印象最深刻莫过于自己动手做实验了。

 图片5_副本.jpg

让我们一起来听听孩子们的体会吧!

实验片段一:

接下来我们要亲自动手了,最激动人心的实验时刻来到了。我们两人一组,开始了第一个实验:神奇塑宝盆。只见老师拿了一个里面装满了五彩缤纷的塑料珠的杯子,问道:“谁能把小球按颜色分分类?”天啊! 这可怎么分,就算分到猴年马月也分不完呀!正在我绞尽脑汁也想不出来的时候,老师说:“让我来帮帮你吧。”说着,老师拿出个大小相同的木块,对我们说:“你们试一下,哪个轻?” 掂了掂,我说:“黑的轻。” “对,但为什么呢?” 我思索了一下,灵机一动,答到:“是密度。” “对。”老师赞许到然后接着说:“那些小彩珠的密度也可能不同呀,让我们来试一下吧。”说完,老师先倒入一勺盐,果真有珠子浮上来了,接着再来一勺,又一勺……我惊奇地发现那些密度小的蓝色小珠浮了上来,然后是绿色、黄色……每个小珠都找到了自己的小伙伴儿,我惊喜地拍手道:“太神奇了!”

图片6_副本.jpg

图片7_副本.jpg

图片8_副本.jpg

实验片段二:

进了他们临时搭建的实验室里,我和小伙伴都十分惊讶,科技感十足,在我们的座位边的六张小桌子上摆着一件件新奇的道具。正在我看得直愣神的时候,开幕式开始了。在老师激昂的演讲后,我们随着助教老师坐到了放着道具的桌子边。老师向我们介绍了道具,化学12元素;带着我们了解了塑料的密度。终于到了最后,我最期待的环节—制作非牛顿流体。老师说:“你们知道淀粉除了制作食物,还有什么用吗?”我十分纳闷,不是做非牛顿流体吗?正想着,竟嘀咕出了声。老师说:“就是做非牛顿流体啊!用淀粉做。”我心想:非牛顿流体可贵了,怎么可能用淀粉做?算了,试了再说吧。老师先让我们往一个烧杯里加了100ML水。然后让我们猜加几勺淀粉,猜一勺、二勺,四勺的都有。老师让我们先按的自己猜的加,于是我加了四勺,每一勺加下去水就会越来越粘,但依然和水一样,没有什么变化。我更怀疑淀粉能不能做非牛顿流体了,但我依然选择一试。我继续按老师说的又加了一勺,一共五勺后,我的非牛顿流体已经快成形了,用力搅,有一些搅不动了。于是我趁热打铁地又加了一勺淀粉,我的非牛顿流体成形啦 !我轻轻地用搅拌棒戳了一下我的非牛顿流体,它被我轻而易举地挑起了一点。但是,当我用搅拌棒重重地砸向它时,却连一点都没捣进去。

我觉得非牛顿流体十分神奇,于是我上网查了资料,才发现如此:非牛顿流体的特别就在于它有粘度,而且它的粘度还会变化,在受到压力时,它的粘度又会不断加强。在压力极强时,非牛顿流体会暂时变成一种十分坚硬的固体。

图片9_副本.jpg

图片10_副本.jpg

队员们参加了这次活动受益匪浅,有的说在这之前,我都不知道什么是化学,现在我已经对它有一定的了解了;有的说经过这次参观,我明白了生活中处处是科学,只有勇于探索才能获得真知;有的说通过这次活动,收益匪浅,懂得了许多化学知识,尝试了有趣的小实验,长大后,也想做一个化学家,畅游化学的世界,体验化学的神奇!

图片11_副本.jpg

图片12_副本.jpg

 撰稿:蔡沛轩、赵谢雅、吴梦妍、顾婧轩

 供图:巴斯夫(中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