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荣辱、明善德是我们作为现代社会公民的必备素质之一。尤其是现代小学生更应该培养自己的荣辱观,知荣知耻、文明有德。12月10日早晨,我校举行了第15周“知荣辱,明善德”主题升旗仪式。主持本周升旗仪式的是四(6)中队的王子琪同学。担任本周升旗手的是五(3)中队的陆彦宸同学和五(4)中队的张雨抒同学。 

陆彦宸同学引用道:“自修齐,至治平”。是的,要实现自己的理想,就必须先懂得荣辱观、追求真善美。而我们,作为新时代的学生,正在接受着知识教育,更应该知书达理、知荣知耻,更应该提高道德素质,这样才能学好知识,成为一个有道德修养和综合素质的合格学生,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一个知荣辱、有道德的人,必定会引来旁人的赞许和祝福。即使你再怎么不出众,但是你那处处为人民着想,毫无怨恨、纯真的神情,足以让人记住你的名字、记住你这个人。 身为五年级的学生,我们已经不在是一个孩子了,懂得的事情、道理也多了,当然,我们就更应该懂法律、爱祖国、尊师长、礼待人。所以,生活处处有荣辱、有善德。我们不仅要在一方面做到文明有德,更要在多方面做到知荣明德。在校园,在家中,在各种公共场所,都不要忘记文明道德。荣辱善德不是靠一个人,它靠的是我们大家,一个集体,只要人人都知荣辱,讲道德,那么世界才会变得更加和谐美好。 
张雨抒同学说:1937年12月13日,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者采用种种灭绝人性的手段制造了人类有史以来最惨绝人寰的暴行。这是中华民族永远不能遗忘的一段血泪史,这也是我们应当永远铭记的一段屈辱史。对于日本侵略者,他们的行为是极其不道德的。 有的同学认为“荣辱”二字里自己很远,是大人的事,是社会上的事,其实,荣辱就在我们的身边。 看看我们的校园,每天都有着各种各样的道德细节:亲爱的老师们悉心教导,倾囊相授;有的同学自觉帮助生病或受伤的同学拿饭;或者见到师长时一句真诚问候,学校健身节上的志愿者同学……小事情维系大荣辱,正是这些同学的实际行动,用这些点滴小事,唤醒了我们心中的道德意识。相反,有些同学抄袭作业,顶撞老师;攀比生活中的吃穿用品,却对集体、同学漠不关心;与父母沟通时,三言两语还嫌累赘……在无视、混淆甚至颠倒荣辱界限的时候还振振有词,理直气壮。同学们,难道我们真的是年少无知而分不清礼义廉耻吗? 因此,我想向同学们说,不要以为荣辱二字那么遥远,它就在我们身边,关键是我们如何行动? 当你拧紧正在滴水的水龙头,就是道德。 当你把垃圾放进垃圾箱里,就是道德。 当你在国歌响起升旗时庄严肃穆,就是道德。 当课间休息和午休时,小声说话不影响他人休息,就是道德。 我们只有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去做好应该做的事情,懂得什么是正确的,什么是错误的,提高分辨是非,区分善恶的能力,才能培养自己的优良品质。 
张慧老师引用了清代思想家龚自珍的名言:士皆知有耻,则国永无耻矣;士不知耻,为国之大耻。可见,个体的荣辱观,有多么的重要。小至个人,大至整个社会,树立正确的荣辱观,都是十分重要的。作为新世纪的青少年,更应该从自身做起。 我国把每年的12月13日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 苦难本身没有意义,是苦难之后的自强与觉醒为我们提供了意义。如果忘记了曾经的悲痛与耻辱,我们该如何懂得今日大国荣光的来之不易? 国家领导人提出的八荣八耻,是道德规范的本质要求,是中华民族美德和时代精神的结合,是当代青年的座右铭。 周恩来,一生服务人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钱学森,中国导弹之父,在新中国诞生后毅然回国。李四光,当外国专家定论中国没有石油时,他自信地说:中国有储量丰富的油气。焦裕禄,将贫苦的兰考人民紧紧团结起来,与风沙盐碱战斗到生命的最后一刻。雷锋,一双袜子补了又补,却寄钱救济战友的家人。这些动人的事例告诉我们,不管是过去、今天还是将来,八荣八耻的根本是学会做人,做一个对社会、对祖国和人民有贡献的人。 荣辱观自古已有,荣辱心人皆有之。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既要发扬优良传统,又要体现时代精神; 人人荣辱分明,社会和谐;人人文明自强,校园和谐!同学们,我们要知荣辱,明善德。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争做新世纪的主人! 高桥镇小学大队部 2018年12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