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举行新区语文公开课和识字教学讲座
10月20日下午,高桥镇小学上了一堂极为精彩的新区语文公开课,并作了一个很有价值的识字教学有效性探究的讲座。所有听课老师都被公开教学和讲座内容深深地吸引住了,大家都觉得自己从本次的教研活动中得到了很大的收获和启迪。可以说,所有听课老师都是带着期待而来,又满怀收获而走。
教研活动于下午1:30分准时举行。首先,由高桥镇小学沈晓梅老师执教了《一条鱼儿水中游》一课。一开课,沈老师就以极富魅力的个人素养和课堂上的全情投入,令所有听课老师钦佩不已。她的语言表达、说话时的语音、语调,一下子把所有人带入了儿歌的情境。学生们更是情绪高涨地投入到课堂中来,思维活跃,语言表达精彩。尤其是学生的学习习惯非常好,不管是学生的语言表达习惯,还是站、座、写、读等习惯都很出色。课堂上,学生与老师的配合度也十分默契。可见,沈老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倾注了大量的心血,并且非常注重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哪怕是细小行为的养成教育。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沈老师制定的教学目标是明确而具体的,并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一一达成。比如,在识字教学中渗透了多种识字方法,起到快速、直观、形象的记忆效果。“鱼”字是按象形字的方法教学;“条”字的教学渗透了数量词的知识,并初步学会运用数量词;“羊”字的教学强调了书写,讲清每一笔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果”字的教学,是让学生运用学到的识字方法自主识字,并积累一些文学性较强的四字词语。
又如在拼音教学时,沈老师把拼音与儿歌资源充分融合。通过儿歌引出音节,并加强了音节的拼读。在拼读过程中,又运用了不同的教学方法,如比较法,声母y与韵母i、声母w与韵母u的发音比较,还运用了联系法,如小ü脱帽行礼的知识点迁移,加强了新旧知识的联系。再如,教学中注重基本句型“谁干什么”的训练,并运用同样的句式进行拓展练习,还让学生试编儿歌,使学生的能力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儿歌的创编看似容易,实际是凝聚了沈老师不少心血,她是一步步搭建了平台,是让学生“站在肩膀上”才获得成功的。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情境引入和媒体运用非常好。根据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沈老师制作了色彩丰富、有动感的媒体,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y和ü的脱帽动画十分富有情趣)。总而言之,沈老师的课让人感到特别快乐、有味、有序和温馨。
在沈老师上课的基础上,高桥镇小学的马佩华老师又代表年级组作了一个《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有效性的探究》的讲座。马老师从理论上概括了许多识字的好办法,
如象形识字法——如:教学“龟”字时出示古代的“龟”字(甲骨文、锲形文字、金文、篆书各一种),先让学生观察,告诉学生这四个古代的汉字其实是同一个字,然后请学生猜一猜。
.形声识字法——如:教学“住、柱、驻、拄”四个字时,引导学生自己发现不同形旁的不同含义,跟“人”有关的是“住”,跟“木头”有联系的是“柱”,跟“马匹”有关的是“驻”,跟“动作”有关的是“拄”。
发现识字法——如:教学 “蝴蝶”一词,引导学生发现两个字的共同点后总结说明:带有虫子旁的字一般都属于昆虫类。类似的虫字旁的词还有哪些?“蚂蚁、蚯蚓、蜘蛛、蝌蚪”。
动作演示法——如:教学“闪”字,教师有意地走到门外,学生奇怪了,老师要干什么呀?老师身体在门外,头迅速地探进门又马上消失了,请学生说说老师做了什么动作?有学生回答“老师闪了一下”,教师马上顺势归纳“人在门里,就是闪字”。
猜谜识字法——如教“等”字时,教师边板书“土”字边说:“土上有竹子,土下一寸金,是个什么字?”请学生到黑板上添上竹字头和寸字底,哈!原来是个“等”字。
儿歌识字法——如,“聪”字,“聪明的孩子总是有一对会倾听的耳朵,一双亮闪闪的眼睛,一张能说会道的嘴巴,加上一颗爱心”
游戏识字法——如,“邮递员送信”、“找朋友”等。
媒体识字法——如,“口、耳、目、日、月、火”这一组象形字,采用由实物图到象形字,再到现代汉字简化字,用逐渐演变的动画形式出现,富有动感,生动有趣的画面使学生产生神秘感,同时也调动了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识字。
情境识字法——如,“泼”与“波”这两个生字极易混淆。可创设这样的情境:当你洗完头“发”之后,要把“水”泼掉,这就是泼水的“泼”;当一个“皮”球掉到“水”里之后,便会形成一圈圈的波纹,这就是“波”。
阅读识字法——学习生字和阅读是互相结合,互相促进的。在阅读中巩固已学生字,同时也会遇到未学生字,学生可以运用所学方法自主识字,增加识字量。
生活识字法——生活是学生识字的广阔天地,学校、家庭、街道、商店都是学生的识字环境。
这样的教研活动,让听课老师能从课堂实践升华到理论高度,对识字教学的方法领悟得更透彻,同时也对高桥镇小学浓厚的教研氛围赞叹不已,并从中受到感染与熏陶。
总之,高桥镇小学举办的本次语文教研活动,不仅是教与研的双赢,更是对新区低年级语文教学起到了一定的引领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