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指导思想:
“健康体魄是青少年为祖国和人民服务的基本前提,是中华民族旺盛生命力的体现。”为了更好地贯彻落实中央的指示精神,全面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积极开展了以“学会健身,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实验重点项目。在基础课程的落实下,自编校本教材,落实在三课、两操、体锻课上,形成完整的课程体系。
二、 课程目标:
1、总目标:
在认真完成国家规定的体育与健身课程的前提下,积极开发以“健身教育”为重点的校本课程,逐步形成和完善“健身教育”课程体系,使学生学会健身,全面发展。让学生在健身实践活动中,了解健身知识、学会健身、喜欢健身,养成良好的健身习惯,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为终身学习和全面发展打下扎实的基础。
2、分目标:
(1)通过健身校本教材的具体实践,培养学生健身的意识,提高健身的趣味性,积极参与健身活动。
(2)通过健身校本教材的具体实践,积累学校以往行之有效的“小学生健身教育”的经验,形成具有高桥镇小学特色的健身教育校本课程。
(3)通过健身校本教材的具体实践,使学生在小学阶段学会50个以上健身游戏,一套健身操、一套足球操,学生身体素质有明显的提高。
(4)通过健身校本教材的具体实践,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健身文化,理解健身的意义、目的,并内化为自己的实际行动。
三、课程结构:
(一)课程内容结构:
为了全面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积极开展了以“学会健身,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实验项目,,自主编写了健身校本教材,校本教材根据各年级学生的实际情况,创编了适合各年级学生的健身文化、球操、武术操及传统的弄堂游戏等,并设计成系列性的绳类游戏、踢毽子游戏及有益于智力开发的棋类游戏等。这些健身文化知识及各类游戏以课程的形式,通过每周的体锻课予以落实。
(1)健身文化知识部分:
每份校本教材都有健身文化类的知识充实,根据不同的年级编写不同的内容,如:足球技术、战术分类、比赛场地的划分、标记、各类活动比赛规则、及足球游戏,便于学生接触足球文化,了解足球的起源等。
(2)球操、武术操、广播操部分
在新生入学开始进行广播操训练,一、二年级的学生必须掌握广播操,三、四年级学习武术操、五年级学习球操,每个学生经过五年的学习,必须掌握球操、广播操、武术操这三套操。
(3)分年级游戏项目部分:
各个年级有不同的游戏项目,相同的游戏按不同的年级有不同的要求,按照循序渐进的要求,在体锻课上按照活动周期进行安排,每周两节体锻课,由班主任、体育教师共同训练学生,使学生掌握更多的技能技巧。
(二)课程实施计划:
分年级学习五册教材,一学年学习一册,落实在一周的两节体锻课,一节为游戏类活动时间,由体育教师和班主任老师共同完成;另一节为操类、文化类、足球游戏类活动,由班主任老师组织落实。
1、传统健身游戏类:
(1)一年级游戏项目:保龄球、捕鱼、丢手帕、棋类、收割麦子、套圈圈、踢纽扣、挑板线、挑花棒、玩绳子、勇过独木桥。
(2)二年级游戏项目:保龄球、“吃”麻子、丢沙包、老狼,老狼 几点了、棋类、套圈圈、踢纽扣、挑花棒、跳绳子、跳橡筋、小蚂蚁运粮食、摇船运瓜。
(3)三年级游戏项目:“吃”麻子、打弹子、顶“核桃”、斗斗鸡、棋类、三足走、踢毽子、踢石块、跳绳子、跳橡筋、携“瓜”并进、造房子。
(4)四年级游戏项目:踩高跷、吃麻子、打弹子、打龙尾、翻牌子、赶球接力、刮片子、滚铁环、棋类、踢毽子、跳绳子、跳橡筋。
(5)五年级游戏项目:踩高跷、抽陀螺、打弹子、翻牌子、刮片子、滚铁环、棋类、赛龙舟、双足传球、踢毽子、跳绳子、跳橡筋。
2、足球游戏、文化类:射门、带球、传球等简单足球文化知识
3、球操、武术操、广播操部分
一年级的学生必须掌握广播操,二、三年级学习武术操、四、五年级学习足球操,每个学生经过五年的学习,必须掌握球操、广播操、武术操这三套操。
(三)课程设置及课时分配表(一学年)
年级 总课时 (80 )课程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
操类 | 足球游戏 | 10 |
10 |
10 |
10 |
10 | ||
广播操 | 10 |
|
|
|
| |||
武术操 |
| 10 |
10 |
|
| |||
球操 |
|
|
| 10 | 10 | |||
球类 | 足球游戏类 | 20 |
20 |
20 |
20 |
20 | ||
健身游戏类 | 室内游戏 | 20 | 20 | 20 | 20 | 20 | ||
室外游戏 | 20 | 20 | 20 | 20 | 20 | |||
|
|
|
|
|
|
|
|
|
四、课程评价:
(1)在校园网建立学生参与“健身活动”的档案制度,把学生参与健身的过程作为学生体育评价的重要内容,以争章的形式由班主任老师及时记录学生的成长。
(2)积极组织大中小型体育竞技活动,为提高学生健身水平的提高提供舞台,留下足迹,对在体育竞技活动中取得的成绩进行激励和肯定。
(3)把学生参与健身活动情况作为学生综合评价的重要内容之一,校园网设置争章网页,记录学生成长记录,在大队部的积极筹备下,学生健身的评价在争章中体现,争章活动中设置必修章、选修章,并根据年级要求进行考核,进入下一个章,一年级获启蒙章;二年级获扬帆章;三年级获健身铜章;四年级获健身银章;五年级获健身金章。
五、课程管理:
1、纳入学校整体工作计划,作为学校素质教育实验校的重点项目的校本课程,以校本教材的实施列入学校的工作计划,具体落实到每位教师。
2、开展健身文化节,组办年级组的展评,及时交流成果。
3、纳入学生评价,鼓动积极参与的积极性,建立和完善“健身活动”管理制度。
(1)把学校《学会健身 全面发展》校本课程列入学校每学期各部门工作计划,并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
(2)明确学校各部门在《学会健身 全面发展》中的职责,并有校长室制定相关考核条例。
(3)把教师参与《学会健身 全面发展》情况列入“高桥镇小学教师师德师能考核”的内容之一。
(4)建立家校合作监测制度,促进健身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学校定期召开家长会,宣传学校健身教育的目标和要求。学校大队部进行《健身章》的争章活动,要求家长参与争章的考核活动,促进学生校外健身活动的开展。
六、实施的保障:
1、成立学校《学会健身 全面发展》校本健身课程实施领导小组,校长任组长,教导处、体育组具体落实,班主任及其他科任老师积极配合。
2、建立专家引领机制,定期向专家进行专业咨询。
3、学校将拨出专门经费,保障活动和课程开发中的财物支持。
4、建立课程方案实施过程中的监测机制,定期听取教师和专业人员的意见,不断对课程方案和实施进行修订和完善。
5、充分利用社会、家长资源,听取他们的意见,争取他们的主动参与。
希望通过健身校本教材中各类活动的开展,使学校的每一位同学都能积极参与体育健身活动,并且进一步了解健身文化,理解健身的意义、目的,并内化为自己的实际行动,养成健身的良好习惯。相信,这些活动的开展一定会丰富我们全体学生的学习生活,使我们的校园更加充满希望和活力。
高桥镇小学
201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