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期初制定的计划,本学期教导处工作小结如下:
(一)继续开展网络环境下的校本研修活动,进一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1、在原有校本研修制度的基础上,修改校本研修制度,努力在原有基础上提高研修的质量,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2、继续深化“校本研修”活动,积极探索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以各学科教研组为单位,指定教师进行有主题的教学研究活动,利用网络建立教师博客,架设各种网络平台,进行网络环境下的备课、观课、评课活动,在网络环境下完成“互观课---反思课---提高课的可持续校本研修,真正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使网络环境下的校本研修真正成为学校教学研究的常态。
以教研组为单位,教师们有主题地积极开展了网络环境下的校本研修活动,通过此次活动,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同时也提升了教师个人的专业发展。
3、继续开展“一课三磨” 活动。本学期进行了数学、英语、音乐等学科的磨课活动,并在此基础上开展了同课异构的教学研讨,本学期有两位四年级的语文老师进行了同课异构的教学活动,并在署级层面上进行了展示,参加活动的老师都认为,这样的校本研修活动扎实、有效,真正提高了教师的教学能力,真正落到了实处。
(二)继续做好教师师德师能的综合评价,促进了教师职业道德水平和业务水平的提高。
修改师德师能评价指标,是对教师的师德师能评价更加量化和合理化。学校听课评价组对每位老师进行了听课评价,真正促进教师的业务水平,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三)加强教学五个环节的规范性和有效性的研究,进一步规范教学流程管理,提高教师教学能力和课堂教学效益。
(1)备课
结合校本研修活动,对每课时进行修改,做到既备内容又备学生。在此基础上精修八课时的备课内容。
(2)作业
进一步规范作业布置和批改,关注班中后20%--30%的学习困难学生,加强书写习惯,提高作业的质量。
作业检查:每学期进行两次作业检查。重点:a:簿本的清洁b:作业的书写c:作业的质量d:及时批改情况
(3)测试
严格控制测试次数(每一至二单元1次、期中、期末各1次、抽测1次)。
单元测试:组长把关, 组内教师轮流命题出卷、年级主任审批签字。
期中、期末测试:由学校质量监控组出卷和新区卷相结合。
抽测:由学校质量监控组负责。(根据期中测试后的情况再定抽测内容。)教师做好每次测试的质量分析。
竞赛类:本学期进行了语文的作文竞赛。由质量监控小组进行命题。
(四)加强学科质量的监控,提高整体教学质量。
(1)完善学科监控制度,在语、数、英学科质量监控的基础上对音、体、美、自然学科在应知应会的知识进行了质量监控,总体情况良好。
(2)认真做好培优补差工作,切实提高班级的合格率。
在期中、期末测试的基础上进行了单向性的学科抽测和部分年级能力方面的测试。
(五)加强和规范教研组建设,全面提升教研氛围,促进教学有效性的提高。
制定学校优秀教研组的标准。充分发挥教研组长的引领骨干示范作用,以评优促教改,营造教研氛围,为评选新区优秀教研组作准备。
200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