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桥镇小学行为规范教育训练制度
马佩华  2017-03-01  1011

一、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学校行为规范教育和训练工作

成立学校德育工作领导小组,校长(书记)任组长,分管德育校级领导指挥和统领学生部、大队部、班主任做好学校的各项德育工作。同时,发挥学校全员育人的职能,学校“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处处为学生创设形成良好行为规范的育人环境。

二、以校本培训为抓手,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组织班主任老师的培训和学习,针对班级管理、文化建设、师生关系、班主任工作的困惑、班级突发事件处理等方面,利用区、校的资源进行工作经验交流,进行针对性的培训。同时,通过班主任师徒带教等形式,提高年轻班主任的专业能力。

三、奖惩分明,细化考核

学校坚持班级工作周、月考核,量化评比,积极鼓励有特色的班级,表扬在学生的行为规范养成教育中发挥出创造性的班级。所有考核均与班主任老师学期考核(评优)挂钩。

四、具体措施

1、行为规范教育与班集体建设相结合

充分利用竞争机制,激励原则,把行为规范教育与班集体考评结合起来。如:流动红旗的检查评比,“三操”评比、午餐、黑板报、大扫除、卫生条线等内容按一定的比例列入班集体考评,有利于推动行为规范教育的开展和取得实效。

2、行为规范与学校的各项教育活动相结合

学校开展各项教育活动,最能反映班级学生的行为素质和精神面貌,所以在学校开展的各项教育活动中,根据活动的内容,提出与之相适应的要求并使之成为这一活动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渗透其中,努力实践。将行规教育与学校的“健身文化节、艺术节、科技节”等进行融合。

3、行为规范教育与社会一体教育相结合。

学生的极大多数时间生活在家庭和社会,所以学生良好行为的形成,光有学校的良好环境是远远不够的。因此,为了能使学生把良好的行为迁移到家庭、社区,我们把行为规范教育与家庭、社会一体化教育相结合。在暑假和寒假中发放学生进社区登记表,积极参与社区的活动,把活动成效作为评优的重要依据。学生测评要求努力实践,积极规范自己的行为,并通过阶段性小结,用集体互评学生自评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反思、改正、提高、巩固,较扎实、有序地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规范。

五、学校常规训练内容

1、根据小学生一日常规落实学生在校的行为规范教育活动。

2、单周为校会课,由学生部、大队部组织开展各类专题教育(行规养成、法制、心理健康、传统美德等)。

3、双周为班会课,由班主任和行规示范员开展班级教育活动,针对班级实际情况落实行规训练目标,做到有实效。

4、每周开展行规每周之星的民主评选,表彰优秀,树立榜样,推进班级行规教育。

5、每月开展行规示范员的民主评选,落实“三个一”活动,鼓励学生自主管理,推进行规教育。

6、每学期开展“消防演练”、“防震演练”等安全演习,提高学生自我保护意识和安全逃生的能力。

7、行为规范知识与时俱进,经常更新内容,开展专题学习,与学生各类评优相结合。

8、加强家校联系,赢得家长的支持,共同使学生养成文明的好习惯。

上海市浦东新区高桥镇小学   鐗堟潈鎵€鏈? Copyright @2012
robo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