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大计,教育为本。随着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的发展,实施思想道德素质教育,促进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是当前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我国民族素质、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需要,是新世纪人才竞争的需要。因此,我们为了做好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教育,认真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和《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以及《国务院关于教育与改革的决定》,全面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发挥行为规范示范校的辐射作用,打造学校行规教育品牌,通过分段、分层、多形式的教育活动,对学生进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教育,进一步加强校风、教风、学风的建设,培养学生成为新一代的“高小人”。
一、建立领导小组,完善教育制度
1、建立学生行为规范教育领导小组
为了加强行为规范教育的领导和管理,发动学校各部门协同努力,坚持和完善由校长负责,德育教导、大队辅导员、其他中层干部、班主任老师为主体,其他任课老师齐抓共管的教育体系,成立专门的领导评估小组,分工明确,职责到位,落实“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的理念。
组 长:曹佩德(校长、书记)
副组长:马林妹(副校长)、周建人(总务主任)、马佩华(德育教导)、王怡婷(大队辅导员)、校级家委会代表
组 员:骨干班主任、少先队大队委员、红领巾志愿者
二、实施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总目标
当代少年儿童有着优越的生活条件和得天独厚的良好学习环境,他们思维活跃、接触广、见识多。但是随着家庭结构的变化,学生中的独生子女越来越多,他们受到长辈的宠爱,撒娇、任性、自私、不爱劳动、经受不起挫折、不懂得关心他人的弱点越来越突出。为了让每一位学生身心健康有保障,未来发展有基础,美好生活有理想,高桥镇小学根据不同年龄的学生情况和特点,进行多层次、多形式的日常行为规范教育,进一步加强校风、校貌、班容的建设,使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创新,逐步提高综合素养,成为遵纪守法、举止文明、热心助人、全面发展的“高小人”。
依据《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小学生守则》,对小学生一般应掌握的仪表、服饰、语言和行为等方面的文明礼仪规范等相关方面提出一系列具体的要求;结合实际,建立一整套有自己特色的检查制度,层层检查,逐级落实,促使学生良好行为规范的养成。争创上海市行为规范示范校,浦东新区法制教育示范学校。
三、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分年级目标
一、二年级总目标
敬:
1、尊敬国旗、国徽,会唱国歌,升国旗、奏国歌时行注目礼或团礼。
2、对人有礼貌,不说脏话。见到师长会用尊称主动问好。
3、注意安全,遵守交通规则。
精:
4、遵守课堂纪律,认真听课,积极发言,发言先举手。
5、按时完成作业,有错及时订正。掌握正确的读写姿势。
6、带齐学习用品,按时上学,有事先请假。
7、诚实,有错就改。不随意拿别人的东西。
静:
8、讲究卫生。早晚刷牙漱口,饭前便后洗手,不随地吐痰,不乱扔果皮纸屑。学会做值日生。
9、爱护课桌椅、花草树木,不乱涂画。
10、不乱花钱,不吃零食,不挑吃穿。
竞:
11、学会排队,学会做两操。
12、团结同学,和同学友好相处。
13、积极参加学校或班级组织的各种活动。
进:
14、在老师的指导下,向榜样学习,有自信心。
15、有个性,独立思考,勇于尝试和创新 。
三、四年级总目标
敬:
1、升国旗时立正,会唱国歌,会行礼。
2、尊敬师长,团结同学,待人诚恳,懂得谦让。
3、遵守交通规则,不在路边玩耍、游戏。
4、爱护公物,爱护花草树木,保护有益动物。
5、注意安全,不玩火,不做有危险的游戏。
精:
6、热爱学习,按时上学,有事请假。
7、认真听课,善于思考,积极发言。
8、独立、按时完成作业,有错及时订正。
静:
9、讲究卫生,服装整洁,不随地吐痰,不乱扔过果皮纸屑。
10、不乱花钱,勤俭节约。
11、诚实,有错就改,不拿别人东西。
竞:
12、关心集体,热爱集体,积极参加集体活动。
13、爱好体育,积极认真做两操。
14、热爱劳动,认真值日,积极参加集体劳动。
进:
15、谦虚进步,向榜样学习,树立自信心。
16、有个性,独立思考,勇于尝试和创新 。
五年级总目标
敬:
1、尊敬国旗、国徽,升国旗时肃立,敬礼规范,唱国歌时声音响亮。
2、遵守校纪校规,有安全防范意识。
精:
3、专心听讲,肯动脑筋,主动学习,珍惜时间。
4、独立完成作业,养成自查习惯,能阅读有益的课外读物。
静:
5、自觉使用礼貌用语,愿意同师长交谈。
6、不乱花钱,不吃零食,不挑吃穿,知道节俭。
7、讲究卫生,当好值日生。
8、诚实,不隐瞒别人和自己的错误,有错就改。
9、爱护公物,保护环境。
竞:
10、积极参加集体活动,热心为集体做事。
11、同学之间友爱互助,团结合作。
12、认真做两操,积极参加体育健身运动。
113、能正确看待别人的优点和不足,向榜样学习,有自信心。
进:
14、合理安排时间,有兴趣爱好。
15、有个性,独立思考,勇于尝试和创新。
四、小学生行为规范教育举措
1、加强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让学生认识良好习惯养成的重要性。对于小学生来说,简单的说教对他们收效甚微,过一段时间又反复了。我们可以利用校会、班会和品德课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年龄特点,通过开展讲故事、让孩子分析案例等各种方式来进行,使他们切身感受到习惯的重要性。并把这一点贯穿于平时的教育教学工作中。
2、健全班级规范,形成良好的班风。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需要有健全的规范作保障。值得注意的是,班级规范最好让学生参与讨论制定,制定的过程也是学生学习的过程,学生自己制定的规章制度,他们就会自觉遵守,认真执行。可以根据班级情况制定《班级公约》。另外,一个良好的班风的形成,必须有优秀的班委会来协助管理。因此,班干部的产生和培养也十分重要。
3、榜样示范,兴趣激励。注重榜样的示范作用。首先是教师的示范作用。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要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师的示范作用尤为重要。其次是学生的示范作用。学生与学生之间的那种榜样作用可以说是我们不可想象的。孩子具有上进心,都不甘示弱,别人能做,他觉得自己也能做,可以利用这点,评选行为规范先进小标兵,积极发挥作用。再次是要培养学生的兴趣,根据兴趣因人而异,对症下药。
4、持久训练,方法引导,经常督促。习惯的培养有很多种方法,但有一条,一个行为的出现一定要训练一段时间。这样的训练不是天天练正步走,而是要对其进行分析、评估、引导、训练,而且要有阶段性目标,这是不可缺少的。如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就可以从平时培养学生按计划学习的习惯、培养学生专时专用,讲求效益的习惯、培养学生独立钻研的习惯、培养学生善于请教的习惯和查阅工具书的习惯等等。教师可联系学生实际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培养,持之以恒,一定会有所成效。
5、发挥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优势,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并不是教师一个人的事,社会、学校、家庭也是儿童生存、学习、成长的环境。学校作为专门的教育机构,有明确的教育目的,对学生的教育中起主导作用;家庭是儿童教育的第一课堂,同时也具有先入性、基础性;家庭教育与儿童的成长同步,因此,家庭教育更有持续性与稳定性。另外,家庭教育以言传身教、情境影响为主,更具有感染性和潜移默化的优势,在儿童的教育中起重要的作用;社会则是通过新闻传媒、社会风尚、意识形态、人际交往等各种形式,对青少年的行为实施多渠道、多方位、多层次、多形式的影响,在儿童的成长过程起着全面的影响作用。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需要学校、社会、家庭三方面共同努力、紧密配合、三位一体。教师要起到纽带作用,做好家访工作,适时地进行调解、反馈。争取达到教育思想、教育目的的一致性。只有这样,才可能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总之,学生的行为规范教育是一项复杂、长期、艰巨的教育工程。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形成并非一朝一夕就能成功,它需要学生长期努力,需要老师不断地教育引导,需要家长终身关注。作为学校老师,我们要用发展的目光、宽容的态度、科学的方法来培养每一棵幼苗,帮助他们展翅高飞,搏击长空。
高桥镇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