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沧桑高桥人家
“高桥人家陈列馆”,位于高桥古镇的西街上。这座五开间三进深的中式大院仿佛在向我们述说着它的百年沧桑。
1918年,高桥镇上一条消息震惊四方:年仅32岁的凌祥春要花3万大洋,在西街界浜边的黄金地段买地造房!其年纪之轻、出手之阔、气派之大,不得不让人惊叹。1886年,凌祥春出生于高桥西凌家宅。因为家里穷,只读了三年小学,13岁到上海市区皮鞋店当学徒。由于他吃苦耐劳、勤奋好学,深得老板和师傅的赏识。但是凌祥春是个胸怀大志的人,他暗下决心,也要当老板。待他稍有积蓄,又靠借贷,自己在市区大东门开了一家“义丰”皮革店。也许是“时势造英雄”,凌祥春当老板之时,适逢清朝灭亡、民国兴起,长衫马褂不再时兴,西装革履成为时髦。凌祥春看准这一千载难逢的机遇,决心大干一番:迅速扩张、占领市场。他不仅在上海有“同昌”、“瑞泰祥”,还到杭州、重庆等地开店,他或独资、或合伙,前后开有16个皮革店。由于讲究质量、诚信经营,所以生意十分兴隆。他小小年纪,却有胆有识,在同行业中成为领军人物。
过去事业有成之人讲究建造豪宅,以光宗耀祖,凌祥春也不例外。凌氏民宅临街傍水,占地1.8亩,共有36个房间,五开间三进深,建筑面积约1200平方米,房屋整体高大气派。宅内集中了徽州建筑的精华,门窗、廊檐雕饰精美,还有各种砖、木、石雕,每一件都精雕细刻、内涵丰富,是一座古朴典雅的中式传统民宅。
徽派风格的飞檐,精美的砖雕栩栩如生
院内的各色盆景
木制结构外观古朴典雅
客堂——三德堂
解放后,凌氏民宅大部分成为公房,变成“七十二家房客”。2003年高桥镇政府对该宅实施动迁,并出资对其进行了全面修缮,筹备开设“高桥人家陈列馆”。
“高桥人家陈列馆”就是当年众多大户人家的缩影。它借用凌氏民宅(展出人物故事全系虚构),再现了当时高桥一个四世同堂大户人家的居住和生活情景。馆内几百件展品大多古色古香,整体布局力求身临其境。这里每个房间都经过精心的布置:不仅按照传统的风俗和要求对家具进行布局,而且用几百件小型的生活用品点缀,原汁原味地恢复了当初生活场景。特别难能可贵的是,该馆所用几百件展品95%都是真正的古董。展品特点:一是中西合璧,展现了海派文化的地域特色;二是亦农亦商,即农业与商业并存,体现了社会的发展。
房间内的家具陈设
中国红家具真气派
原汁原味的纺织机
记忆中的灶台
同学们对老式灶台很感兴趣,饶有兴致地问这问那
筛面粉等用的“筛子”
全木制的榨汁机
保温用的“饭窝”,用稻桔梗做成的哦
高桥镇小学的同学利用社会实践活动走进古宅,身临其境地感受着古老高桥的生活面貌,感受着高桥的历史文化底蕴和民俗文化,见证了高桥集镇与上海城市同步发展的史实,还深深体会到高桥人吃苦耐劳、勤奋好学、与时俱进、敢闯敢拼的人文精神。这些宝贵的历史遗产值得每一位高桥的后人珍藏……
撰稿:马佩华